筆羈天才側記──1937年的天才們 8月 19, 2016 筆羈天才(Genius,下稱電影)取材自史考特‧柏格(Andrew Scott Berg)所撰之傳記文學Max Perkins, Editor of Genius(下稱傳記,以茲與電影之區別)。故事發生於1929至1938年,麥斯威爾.柏金斯(Max Perkins)初遇湯瑪士.伍爾夫(Thomas Wolfe),直至1938年湯瑪士.伍爾夫腦結核去世為止。本文無意考據電影真偽,評價故事結構和演員是否忠於史實,只是簡單說說,1937至1938年,幾位文學天才發生的事情。 [+] 閱讀全文---->
聯和墟大蕃薯 8月 15, 2016 「我有病啊,真係有病,可以隨時辭職不幹。腰痛啦,有糖尿。 」侍應姨姨傍在桌邊,好像訴苦似地埋怨。那一刻我尚未察覺她話裡背後意思,正拼命的給蕃薯西多士加糖漿。 [+] 閱讀全文---->
圖書業的隱者(1)──李昕《做書》 8月 11, 2016 編輯到底做甚麼?甚麼都做,也甚麼都不做。 編輯就像洗碗一樣,不洗,很明顯;洗了,沒人察覺。 編輯不是作者,不能以文換名,以名換利。同為配角,比不上演員,綠葉當久了,說出不名字,公眾也會認得樣子。編輯配合作者歌唱,卻及不上配音員,記不住角色,也能分辨配音員的聲音。 好多編輯,一輩子做過兩三千本書,卻名不經傳。無論職位高低,人脈多寡,學識深淺,潛隱於書海之中。許多傳奇編輯的故事,有如神秘宗教的故事,只在業內口耳相傳,甚至難知真偽。 《做書︰感悟與理念》 作者︰李昕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關於李昕︰1982年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加入人民文學出版社,曾任職校對員、社長助理兼當代文學第二編輯室主任。1996年派駐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位至總編輯。2005年調回北京,出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副總經理、副總編輯,2010年任總編輯。2014年退休後,於商務印書館(北京)出任特約編審。 [+] 閱讀全文---->
城寨英雄──圍城裡的政治解讀 8月 09, 2016 《城寨英雄》大概是雨傘運動之後,大台第一套充滿政治隱喻的劇集。它的主旨不是輪姦、復仇、無名小子變英雄,而是「奪回街區」,至少第五集看來是如此。 儘管我懷疑編劇是否有此心,但我就作這麼解讀了。 [+] 閱讀全文---->
評劉偉霖〈耳職不為真──對《少年滋味》被訪者的另類想法〉 8月 04, 2016 批評一篇評論本來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但看見一篇評論偏頗歧視而視若無睹則更為奇怪。 本篇文章是針對劉偉霖先生〈耳職不為真──對《少年滋味》被訪者的另類想法〉而來,《少年滋味》觀後,本無意說些甚麼,但讀到這篇文章,卻驚訝原來這種偏頗的聲音,居然可以刊登在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刊物之上,香港的媒體到底怎麼了?耳聽不為真──對《少年滋味》被訪者的另類想法,劉偉霖,《HKinema》第35號,香港電影評論學會︰2016年七月。文章節錄︰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網站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