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轉了三份工作 職場令我領悟的三件事

當我在2018的聖誕節前夕給剛剛熟絡的新上司遞上辭職信,他勸我留下來:「你在這個行業打滾多年,新工作雖然還未能看見成果,但我覺得你很有潛質。」

類似的台詞這一年以來我聽過無數次,每位老闆聘請我的時候,均說會給我發揮空間,能學到很多職業技能。然而一段時間過去,發現他們只是純粹填補人力需求,並不會滿足員工恰如其份的期望。

這種表裡不一的情況讓我心疲力倦。同樣的情況一年內出現三次,其中一位主管更是眼帶淚泡送我離開。一年的職涯動盪之後,我忽然明白到職場的殘酷在我身上烙下的印記,比我所知道的還要深刻痛苦。也托賴這些年的不順遂,才令我認真地思考未來路向。





本業的與疲乏,是我變了還是這個行業變了


大學時在書店打工,畢業後便朝著圖書出版業找工作。八年職業生涯在書店前線和後台編輯部穿梭。我愛書,找一份和書相關的工作,符合自己個性,是順理成章。然而,到了2017年上半,我忽然質疑這樣的職場文化是否值得我投放未來十年,乃至於退休。而且我看到朋友們在其他行業,悠閒地工作,埋怨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就更加懷疑,靠,我這麼辛苦到底是為甚麼?



經歷了兩年非常厭惡的工作之後,2018年的求職方向,一改從前興趣先決的習慣,以薪金、時間和穩定作出發點,社福機構和政府工作成為首選。同時亦尋找編輯本業的工作,畢竟我還要生活,如果無法轉行,仍然在本業繼續工作,先糊口再考慮下一步。持續半年的找工作過程,讓我學會了,有些老闆,即使餓死都不能幫他們打工。

經過三個月,總算找到一份客觀條件、職涯前景,都十分理想的工作。

沒想到這樣都會出意外。


第二次辭職︰半政府職位拖延,讓我覺得浪費生命


接獲這份工作的第一個念頭是︰太好了,這樣子下個月就有錢交房租。

2018年年中,我終於獲得機構A錄取。機構A在我居所附近半小時路程,承擔政府外判工作。我主要負責教授興趣班和推廣設計。坦白講,這是一家好公司,它給我圖書業不願意支付的薪水、假期。工作相對簡單,工作時間固定,對人沒甚麼要求,不苛刻地要求我完成不可能的任務,經理說︰「如果你覺得工作分配不公平,儘管跟我講,我可以幫到你。」兩個月工作下來,每天都有客戶向老闆說,張先生教得很好,EQ很高,很細心,很有耐性。我在本業工作八年,從來沒有那麼大量的正面回應。

可是,我每天起床都不想上班。想死。

要數為甚麼?工作的單一重複是其一,行政程序的緩慢是其二,服務客戶的程度是其三。我想最重要的是,他們瞧不起服務對象。

只要閒下來,就會聽見他們說,別看某君和和氣氣,他上月才投訴某職員;不用把某君當一回事,當他們臭四就可以;他們的程度就是這樣,你照著講不被投訴就可以……這些說話聽多了,我每天都處於一種虛偽的演戲的狀態之中。而且他們每一個決定,都觸碰着我的神經。用一個月時間報價,再用一個月時間設計,而那個設計我兩天就完成了。但明明做好的東西不能夠刊印……
那兩個月我不斷向朋友訴苦,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句話,他們問我一句︰工作只不過是賣時間而已,你就當自己把每天八小時賣給公司,下班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了。


我想了想,我不喜歡這樣子賣時間。也不能夠這麼訴苦下去,決定辭職的那一天,整個人輕鬆多了。

第一次辭職︰同時兼兩份差無法維持生計,錢比想像中重要

去年春天公司決定裁切編輯部。兩年工作下來我並沒有很喜歡這份工作,甚至是厭惡的多。種種原因,促使我不想突然之間,跳入另一個全職工作地獄,恰好有個機會可以在博物館擔任兼職導賞,突然回想到讀大學時同時打三份零工的經驗,不如試一下。

兼差令我挽回失去已久的自信。在舊公司,上司瘋狂地情緒勒索,同一個版面排十次是等閒。在兼差的過程中,我發現內向的自己,喜歡向人介紹景點,凡是我熱愛的事物,可以不厭其煩的講上數十次。情況等如我在前線書店工作,最喜歡遇上愛書的客人,他買不買,無所謂,反而他說︰「上次你介紹那本書我有看喔!」這樣的滿足感,比起達到銷售金額獲得紅利更甚。
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計算過薪金,只要兩份兼差,總共能領到12000元港幣,能夠維持半年。然而,兼差的工作,有一天沒一天。老闆本來答應下周五天工作,開工前一天突然取消。如此打滾兩個半月,我一半支薪,一半動用儲備。結果在暑假的時候,開支緊張,終於不能不找全職工作,恰巧又遇到上文的半政府機構職位,便中止了所有兼差工作。

這件事令我痛苦莫名。好不容易才找到喜歡的兼差,過着滿足的生活,卻因為自己儲備不足,提早終結。如果我有大量的儲蓄,能夠支撐兩年,等候這些兼差發展滋長到一定程度,能提供我基本生活需要,那時我就真的可以擺脫組織,發現自己的事業了。

與此同時,為甚麼兼差的老闆會出爾反爾,一時增加,一時減少我的上班時間?因為他們有成本壓力,身在組織,一切都是預先設定的目標和績效。假如那個時間點人手太多,付出的成本過高,他們會立即裁減開支。反之,假如那個時間點人手不夠,他們也會立即找我去,以低成本應付高難度工作。
兼職過程讓我意識到,自己不適合組織,組織文化的牢固,我無法改變。錢比起像中重要,要承擔足夠的失敗,才能邁向成功。到年末決心在未來起跳之際,錢就成為了重要目標之一。同時也叫自己不要心急,詳細計劃後,再行起跳。


第三次辭職︰關掉自己的感應器,不喜歡的別勉強


最後一份工作,不是自己找的,是別人找上我。
經歷過各種苦難之後,10月去了一趟馬來西亞旅行,見到畢業後好久未見的學長,看見了別人的生活,更堅定我邁向自由業的想法。
回港之後兩星期,專注寫文章和閱讀,完全沒心機找工作。要找嘛,好運的找回社福機構,當個普通文書和行政,能夠再呆三年。要興趣嘛,找些低薪編輯工作,再苦哈哈地熬上幾年,直到自己的副業長成。可是當下我只想過一兩星期悠閒日子,儘管房租等等的,逼在眉睫。

此時,有一家人資公司找上我,請我出任某家公司的銷售工作。銷售工作?我嗎?我當時沒太多想法,好吧,如果你要人,我就去,反正年底了,我需要錢。等了一個月,終於上任。上任之時,老闆熱烈歡迎,說我會有很多發揮機會,很多東西學習,在職場上有甚麼發展空間。

喔。
我點頭微笑。
接下來幾個月,我埋頭苦幹,重複過去六年的工作節奏。快、急、無限加班、無限改稿。唯一好處是薪水提高了。肥灰得知我又換工作,打來問我感覺如何。我說沒感覺,純粹在配合老闆而已。我發現真的是這樣,過去和老闆的磨擦,全都源自我很喜歡工作類型,很想要在事業上做好一些,有所發揮。發揮,等於改變,而老闆們根本不想改變。


情況普遍地出現在商業和政府機關。我明白大家的想法,好難得摸出一套合作的方式,不可能為一個新員工,改變工作流程(除非老闆要改)。那麼作為員工,首先要做的,就是配合,再來是關掉自己的感應器,最後和同事們同流合污。一切就簡單得多。


關掉了感應器,不等於喜歡工作。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等於擁有美好的人生。讀到林藝這篇文章以後,終於下定決心,報了領隊牌,並且開始籌備兩年後新一次的起跳試驗。
我知道我是廢青。不愛比賽,不愛比拼,不愛在公司爬升,只想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小日子,尋找自己舒適的地方活下去。我慢慢地學習接受自己,不會受大眾歡迎,喜歡靜靜地閱讀寫文章。我想回到過去,不再勉強自己做戲,不受組織和公司操縱,自力更生,不依賴別人地活下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