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房hea……一會兒──開平攝影記行(3)

「電影之所以美麗,因為電影之虛假的。」吳鎮宇在一則訪問中,道出美麗的真相。《讓子彈飛》、《一代宗師》場景美麗,有如世外桃源,令人嚮往心醉,最初得知那是位於廣東省的古蹟,我還不太相信,怎麼照片跟照片差那麼遠呀?跑了一趟,腦中努力聯想劇照,才意識到,導演只取了場景的輪廓,安放一個自己想像的內容。



◎立園
立園很小,不大;典雅,不宏偉。
立園不是雕樓,沒拍過電影,亦不似赤坎,甫入街巷已經有一種與現實隔絕的感覺。買票、穿過園門,甚少亭園氣息,似是公園。也難怪,亭園,原本就是舊時大戶人家的公園。
園區甚大,真正有意思的,只有大牌坊後十分鐘腳程的別墾區和亭園。過了亭園,後面一大片疏疏落落的秃頭田野,望不見圍欄,恐怕繞個圈就能不給門票走進去。

這一張用了玩具相機特效拍下的照片。立園建築群多是象牙白,外壁立面呈歐陸風格,仿愛奧尼克柱式、陽臺。屋詹卻是中國的,綠琉璃瓦,細細的出挑,純裝飾性。內裡格局佈置卻完全是中式佈局。木製傢俬沒有保護,東歪西倒;腳幼床子,隨時塌下;半掩衣櫃,結了蛛網。此外,樓梯間亦有許多中國傳統故事的彩繪,畫工不精美,用色較樸素,不鮮艷。夾配樓內主人家的黑白照,不難想像,老人家抱着孫子,坐在樓梯上,指着牆壁,跟孩子講三國故事的溫馨場面。
S100特效下拍的照片只能存成JPEG~_~
舊主人姓謝,名維立,是二十世紀的回流華僑。華僑雖在海外受了不少的苦,卻不約而同把西方的建築美學帶回鄉。到底是補償心理呢?抑或真心崇洋?開平人多半從外國、香港,聘請洋人設計師繪製圖則,再由開平當地的工匠(泥水佬)和廣州的建築師𠄘建。他們能夠在中西之間,尋得平衡,別樹一格,甚是難得。照片的銅像就帶點「沉思者」的影子。立園應是座北向南的格局,上午十時,陽光在左上方,一大半背光,遂以黑白拍攝。能夠再灰一點可能更好,
這一張沒修圖,效果比相像中好很多:-)
非常喜歡這一幢鳥籠型的建築,綠樹環繞,葉影散落純白的籠子上。置身其中,朝陽碎開了,輕輕地、不燙貼地輕撫着,疑幻似真,仿如童話。佈區仍是中式的,仿大觀園嗎?晚清以後哪一個亭園不紅樓,又有哪一個真像紅樓?反正小橋流水,假山綠樹,堆一堆,砌一砌,放鬆放鬆,走一走就好。

◎自力村
旅行之時,最怕遇上死古蹟。一楝樓好好的在那邊,卻關起來,沒有人文活動的氣息,陰森森地,總覺得隨時會有幽靈出現,怪難過的。換言之,若到一處地方,房子好久好久以前就留下來,偶爾還會有人在裡面走一走,活動活動,作些日常事,那麼,這個地方就是活的,值得高興的。
自力村就是這麼個地方,穿過園門,一派農家景象。木橋架在池塘上,道旁農地只有幾個農夫,三三兩兩,在農閒時稍為整理田地。小小的雜貨店前擺着一籃初生蛋,顏色甚淺,大小不一。一兩二女的遊人買來,男人說︰「這些小的蛋,賣這麼貴。」顧店的大叔爽朗笑道︰「嘿,你唔識貨。」
試過把右方白光調成藍色,但調色後塔樓的陰影會變得不自然
從地圖看,建築群很廣、很寬、很多,身在其中,也不算大。可能是久住香港的錯覺,樓房沒有六七十層,都不覺得宏大。四、五層的房子卻剛好,住起來壓迫感比較少。某些碉樓每層均有一個大大的洞,從三樓往下望,瞧得見一樓。這麼大的洞,三個大男人也可以隨時跳下去,我以為那是主人準備將來建升降機預留的空間,那知道原來那是代替露天天井而建的室內天井
露天天井的秘密,是我偷聽回來的。自力村設有導賞,但要錢。遊覽時忽然聽見一道女聲,緩慢地,帶着南方腔調,自小咪蜂透出。攀兩層樓,赫然看見導賞小姐帶着兩個北方客,一處一處仔細介紹。自力村似乎是他們最後一站,導賞小姐介紹開平一帶的舊建築說,從前的潮州人,每一層都要建一個灶頭,喻意多人吃飯,多子孫。祖先的牌位神樓,必定設在最高處,使他們能望遠一點,望見故鄉。
自力村的碉樓樣式遠不及馬降龍濃厚,我猜自力村應該比馬降龍和平,不然防衛的特徵應更突出和明顯。只不過自力村的主建築群較密集,守望相助也是一種防禦。登樓,碉樓盡收眼底。下樓,幾隻鴨子蹲座着,扭扭頭,既不怕人,更不怕羞,任憑遊人拍攝沙龍。
PS製作的全景照,不是拍得很好。

◎馬降龍
馬降龍,開平人念「下降」的「降」,不念「降伏」的「降」。查馬降龍的典故,應當讀「降伏」的「降」,馬能降伏龍,非天馬乎?不過許多事情,都是將錯就錯,開平人雖懂廣東話,然而開平話才是主要語言,可能開平話兩個「降」的讀音都一樣呢。
形容馬降龍這個地方,不外乎四個字︰「世外桃源。」下了車,光用走路,都要將近二十分鐘。年紀大了,走了一整天,已近半跛,右邊盤骨特別痛,一跛一跛地往前走。起始迷惑,接然開闊,心境舒暢。
同樣是PS的照,因為拍得不好,所以裁剪比例怪怪的
過了一道大橋以後,便是馬降龍園區的入口。五點便關門,確實有點早。可是,我猜,即便關門了,還是有辦法進去。園區內仍有聚落,活生生的人在居住、起居飲食,在這麼一片與世隔絕的景地,可謂清淨自在。遠離煩囂,沒有汽車往來的塵埃,也沒有墟巿叫囂的吵鬧。閒時弄狗為樂,牽牛過巷,逗逗兒孫,咬咬甘蔗,住上個把月,過過陶淵明的生活,倒也不錯。太久了可就不好了!都巿人嘛,熬不住寂寞,久了,就變落寞。
逆光竹林,我覺得當場用黑白拍的照片比PS的好看。
碉樓的形態比自力村更明顯,更具防禦性。抬頭望去,每一幢都和遊戲裡,中古時期的歐洲塔樓十分近似,頭大,可容弓弩,身幼細光滑,難以攀登。碉樓這類建築自古就有,西方稱碉堡、塔樓,中國則有角樓、望樓,不同時期有不同稱呼。
明末清初,廣東西南部治安非常差,是個三不管地帶。馬降龍黃氏一族的始祖黃法欽,便是於萬曆年間,犯了命案,逃避追捕,就來到這片茂密的竹林之中隱藏起來。之後,陸續繁衍,關族、謝氏都有了。清末民初,幾族人的子弟賣豬仔去了美國,當上旅美華僑,發了財,回流後按原有枕山面水的格局,大肆蓋起村落和碉樓。
每一楝碉樓都有着風格的名字,信廬、湛廬、雁平樓……獨立成幢,遙相看望。只有兩幢規模最大的碉樓開放,至少一千尺的平台,油燈、家具,沒有染塵。登樓,一望無際的竹林,眼底收不盡,相機更是難找到焦點,頓時憶起《竹林深處人家》形容畫家在竹鄉裡,看不見層次。
景區內遊人欠奉,只有兩攤小賣車,兼任看更,剪票,她們可能是當地居民。這種保育方式在中國難能可貴,列入世遺,也拍了電影,但是並沒有太大改動,沒有砍伐竹林建主題公園,也沒有當地人大肆發展旅遊業破壞原生環境。在那裡,還是看得見老人拖着水牛走過、娃娃和推泥車作伴、唐狗伏在大屋門口傭懶地享受夕陽。
馬路上,數十束竹子長臥,每束約百來枝,四五個人圍着一台腰伴高的鐵砰子,鐵砰子也躺着一束竹子,長約二十來米,置在砰上,居然不搖不晃。他們應是賣竹子的人,抽着煙,不高聲地商議價錢。
走過茂密的竹林,一拐一拐地,穿過了長橋,發現適才的修路工程,工人已經下班。路上無燈,鄉下地方恐怕也沒有雪糕筒。工人們聰明地用石頭、路邊長草、紅領巾,砌成路標,警示車輛行人,小心地陷。而我又從仙境,回到了人間。
玩具鏡頭做的景深效果。


上一篇︰走路、公交車、林一峰


延伸資訊︰
  1. 開平之旅完整相簿︰kaiping2012
  2. youtube︰竹林散步
  3. 張偉強著、譚偉強攝影,開平碉樓與村落,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年9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