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聽到:香港就係咁,香港人就係咁。會有種講唔出既無力感:
啊⋯⋯係囉⋯⋯嗯⋯⋯
可能這的確是城巿的個性也好,生命活力也好也罷也ABCD。可是總有一種,為甚麼呢?或都不應該這樣?的想法。最近寫一篇關於律政劇反映社會現實的文章,唯有律政劇的優勢在說明現下社會發生的事情,放在一個「公開討論」場合來辯清權責,或者逼迫觀眾去「欣賞」新聞內容。
以前香港也有類似的律政劇反映社會現實討論社會議題,更多是家庭倫常。香港人關心家庭倫常糾紛更甚於社會事件。然而近年的社會事件很多,不具備政治敏感的很多,比方說舊區重建,打卡懷舊,小販牌存續等等,這些都值得放到劇集裡軟性向公眾說明。
自然也是沒有的。
日前改稿把記者所寫所有:「戶口只剩兩位數字」一類文字用螢光筆 highlight,註記有沒有其他方式形容他窮。我不是要他改啦,只是覺得一來太多太多同類文字,二來戶口剩下兩位數字是我的日常狀況。因此,嘛,其實,嗯。找個藉口想他改稿。
不過這一句是非常剎食,香港人對金錢極度敏感。有位70幾歲的老人家還記得初出來社會工作,一日工錢3蚊,一個早餐1.5毫。超強。我連昨天吃的東西多少錢都沒有太大感覺,最近出門吃飯比較多,發現平均價格上到65元,好一點點已去到80元一餐。我想了想,哇,兼職一個鐘才50元喎,食兩餐,一日的錢都沒了一半,還未計車費。那我倒不如宅在家裡?
不過宅在家中要開冷氣要電費⋯⋯嘛,那就天天出門拍照囉。
與舊上司E和羅拉去了趟半郊遊,回程路上她說,總有些人不做事,大家都只是喜歡出糧,要取得平衡。
好多年前大B跟我講過類似的話,大家都只是錢呀錢呀錢呀就開心。我當時很懷惑。好爺大哥說,返工就會遇到這些事情如果看不開很難捱。結果我和好爺給他說中了,捱不下去了。
我仰天思考了好久舊上司E的話,每位朋友的話我都想好久。我不是不認同,而是,對於我來講工作的目的不是錢。工作首要是解決問題,其次是製作好東西,再來是團隊共同感,接着是工作的滿足感。。。。錢可能排到第五吧。也是需要的,不會不需要。如果滿足不了前面四項,我寧願每天躲起來砌模型寫文章——比起浪費時間來換錢這些事情更有意義。
當然,這種意義只是自我覺得而已。圓周就說,錢永遠都有意義。我也嘴嚼了好久,或許是錢對大部份人都有意義,大家都想要,變得它的意義大於其他東西,比如說親情、生活諸如此類。我們用錢來維繫着與他人的關係,與這個社會的生活鍵,錢就成為了各人交往之間的媒介。
在香港換錢最便捷的方法乃不過是用時間來換。10月份找了份兼職,時薪不錯,只要站在那邊八小時一千就有五百元。不過,站了兩三天,完完全全的浪費生命。不過我想也只不過做兩三個星期而已,忍一忍就有足夠的錢買到我需要的鏡頭了,忍一忍。
10月開始有點像2018年,又有點像2014。因為找不到全職便去找兼職,兼職沒甚麼事做,只是出個人站在那邊。自己感覺不到自己有作用,也不覺得有必要,完完全全的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當然,相比起那些拿生命拼搏回來的討生計的人 ,我算很幸運了!該感恩。而且光是站着就有點零用,夠錢買一個filter。想要很久的,也算不錯了。
肥灰打來呻他在加國不開心,工作上遇到豬隊友。我差點,真的差點跟他說:「你份工唔好啫。」當然我沒這麼說,省得他覺得我落井下石,但事實的確就是這樣。想來想去我這些年工作上遇到的都是豬隊友。而我一遇到這些情況我就會狂找人吐苦水。
我想改變這個習慣,但我發現這是一直留在HK不會解決的問題。首先我也想過的,可能在別人眼中我英文不好,不聽話,不奉迎上級,也是豬隊友。 另外,其他人並不是真的豬,只是扮豬食老虎。不過我真實的想法就是這樣,這個社會不鼓勵勤勉的人們,只喜愛嘴巴甜的人。
好久之看過一篇FB文把員工分成四類:
- 擅長溝通工作能力佳。
- 擅長溝通工作能力不佳。
- 不擅長溝通工作能力佳。
- 不擅長溝通工作能力也不佳。
文章說第一類人在職場上很快便會彈起。我覺得肥灰和多多大夫都是這一類人。第二類人是大家都討厭但因為「工作能力」很主觀,也會升得很快。第4類人也不會有甚麼大問題,反正大家知道你廢,不會動你。最辛苦是第3類人——只係一隻牛。
好爺和拉打和我都是這類人。拉打和我甚至是會把不滿寫在臉書上。拉打失業三年,考到了護士牌,卻五次在HA離職。我問過耶撚同事,他說HA的文化是「堆埋」,根本沒甚麼人認真做事,那些護士連實習醫生都會欺負,如果拉打不擅長埋堆生存不到。
羅拉意見相同,她說HA就是這樣的架構。舊時她手下的資深文員,上班出名睡覺。如果她出去見到部下睡着了,她要處理。解決方案是每次她出去前打電話叫醒部下,她才出辦公室。
香港人有個奇怪的想法,覺得這是「公司文化」,不會動他。就像公營醫院內科門診日日爆滿,對醫生病人都不是好事,耶撚只說一句:這是制度問題。然後不理。既然個制度有問題,為甚麼不改革個制度?
香港人核心的真正的問題其中之一就在這裡。頑固保守不肯變革。
因為變革一定很費力氣,中間可能要經歷幾年時間收益下跌,而我們一秒鐘不賺錢不賺到盡都不可以。那既然現在的制度能賺我們就繼續賺到賺不到為止。大不了立即轉營,我們靈活的嘛,識執生。
然後很多東西本該持續下去,珍貴的社會資源和傳承就這麼輕易地掉失了。
寫着寫着又變成抱怨。這十年在香港都幾乎日日在抱怨。比起台灣時更甚。當時也會抱怨學校呀甚麼的,老師呀甚麼的,會想外國月亮特別圓。或者是我個性喜歡怨天怨天,以前老闆講得好,靠天靠地靠父母。他們看我,比我看自己,準得多。
而我抱怨背後是期望變革發生。唯有一個一個問題去解決,才有辦法推進向前。你問我,從外部看我覺得台灣變化很大,進步很多,指的是人們的心。香港硬體一直在變,可是我們的思維想法和上一代的香港人相差不遠,都是錢錢錢錢,講一套做一套。既不對事盡忠,也不對人忠誠。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