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Luz Coffee & Patisserie

踢著拖鞋的黑T大叔點了杯Espresso,電話響起,接通:「我在咖啡仔這裡,你要不要過來?你不來我便回去,一會就走。」咖啡剛上,呷一口,電話又響。他微微嘆氣,出門,講幾分鐘,回店裡,灌下半杯,電話又響:「電話多,真多,出門講。」




「咖啡仔」問,最近忙嗎,事多?帶一杯給家裡人?

黑T大叔答,閒著呢,無事過來喝一杯。她不要,剛剛問過。臉上明擺著,中佬難得的獨處時光被兩通電話打擾。Espresso將盡,另一位客人到店,同樣黑衣,方眼鏡中女。二人打過招呼。

「照常?」

「照常,今日要熱的。」中女說:「走的時候多買一杯,冰的,給我老竇。」

「他要冰的?你喝熱?」

中女答:「係呀,其實我比較愛喝冰的,轉一轉口味。平常喝的朱古力味。不如你沖我老竇喝的那款,不過要熱的。」



爽朗的答應,不消五分鐘便端上。看樣子也是一杯Espresso,從對話推斷,中女平常喝Mocha。

中女不忙著喝,忙著聊天。她看過容祖兒演唱會,拉著咖啡仔喋喋不休,誇讚舞台設計華麗,機關花巧。嘉賓來頭不少,歌唱水準十年不變。

看來這家開業不久的La Luz,經已打破年齡隔膜,咖啡仔和幾代人都可以聊得來。在渡船角這樣老鋪扎根的舊區,周遭的豪宅侵蝕至此,純粹時間問題。



60年代,這塊地並不存在,只是一片海皮,開往港島的碼頭設置於此。渡船所在的角落。海填了,高樓蓋起,天價豪宅住著滿滿的普通話人。

很難定義這裡到底是屬於誰的地方。那些經歷過67的老人們尚建在;享受港英殖民最後的蜜月期的中年街坊也在;嶄露頭角的90後開店當老闆。

大家的心思也許相同,希望維持周末午後的小確幸,呷一杯咖啡,說說近來的容祖兒關智斌。晚上不想開鍋,到和記炒兩道小菜,通菜牛肉炸九肚魚,開支青島,投訴老婆管束甚嚴。



然而,一個又一個車站和大型建築落成,資本侵襲的恐懼很難避免。金錢的洪流能輕易把頑固的日常洗刷得只容得下連鎖店,一式一樣的模板生活,取代多元卻與聚集龐大資產無緣的微幸福。

當人們習慣了每天星巴克,就不會記得沒有星巴克之前的日子。諷刺的是,全世界都歡迎星巴克,喜愛星巴克,視星巴克為文明發展與國際化的指標。把喝星巴克的習慣,帶到全世界的獨立咖啡店。



不同觀點與年齡的人,都喝著相同品牌,望著相同餐單。但立場迴異的他們,卻從未因為相同包裝設計的杯子,高度雷同的生活習慣,而互相理解。大家的回應只是條件反射,並無實則的傾聽和溝通。

平台的設立無疑是姿態的陳列,背後邏輯思維和行事作風,絕對不會改變。她們不打算溝通,純粹擺出一副渴望溝通的面具,複製舊時的包裝設計,卻居然不知道,那種單一的模式已經失敗,已經行不通。沒有人想聽你講,也沒人想講給你聽。

一個龐然巨大的組織機構,數之不盡的專家學者菁英人才。在傾聽這門學問上面,完全輸給渡船角獨立咖啡店的小哥哥。不不不,不是他特別高明,純粹是高高在上的人太差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