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四面八方的加油聲,確實收到了





台東的黑輪、台北的旗魚、在上海工作的康康,過去幾天傳信息問我安危,問香港情況。一陣一陣暖在心頭。

香港過去一星期發生的事情,不必多講了。我守在電腦前面看新聞,幾晚沒睡好。心裡說著,一隻雞蛋都不能碎呀⋯⋯結果碎了。

有別於五年前,當時尚在台資書店工作,同事們都很熱血,晚上紥營,第二天上班。我不是這種人,唯有默默支持。他們在街上的時候,我把他們的班頂下來,能撐則撐。店員的製服綁上黃絲帶。當年的主管是台灣人,她說,抗爭別忘記身體。

事過景遷,店裡的氛圍變動超快。跟隨台灣全線穿起了制服,聽說因為太陽花學運,店員們自發掛在衣服上的東西太多,政治立場濃厚,不利進軍大陸。統一制服就沒這個問題。走在前線的同事們一個接著一個走,我接受不了制服安排加上種種原因,頂了一排也就走了。

我在想,這不對。每次政府出包,我們出來抵抗。新聞報導,國際關注。可是,外人看見的全是因應單一事件香港人的意見。而這種意見和反抗,所針對的單一事件,只是起爆劑。背後形成的因素,非常多。我們真正在捍衛的,是香港獨有的生活模式。

那麼,第二重問題又來了。什麼叫做香港生活模式?怪獸大廈打卡,廸士尼公園、澳牛、蓮香、九記牛腩?統統都不是。呀但是外國人來香港,大陸人來香港,就是這些東西呀。網紅店打卡點。這些地方香港人很少去,很少很少。

站不住腳吧。假如我們跟別人說,我們要保護香港,他們腦海裡便會浮現網紅打卡,不會明白真正背後的是那個自由憤鬥而又極端功利主義的港口。矛盾之極卻又互相調和的石屎森林。然後我忽然在想,不如我去帶他們走一轉,把我所理解的香港,告訴他們。然後就有了原地遊。

雨傘之後,全港各地冒起大量導賞團和社區活動。他們主要舉辦由街坊講述的本土歷史,從前這街區長怎麼樣,這裡發生過什麼事。我也參加了很多,去了很多。可是兩三年下來,發現不同導賞團的參加者,都是那一撥人。他們漸漸形成同溫層。

同溫層有好有不好,好處是凝聚了一批關心社會或準備關心社會的人。不好的地方是,影響力不夠遠不夠廣。有一回我問某團體的公關,如果我想組一團給大陸人你們帶不帶。他們說帶,但普通話翻譯要我來。我第一個念頭是:那幹嘛我不帶?

花了兩年時間在大陸的旅遊網站寫攻略,花了兩年時間邀約不同的網友來香港,跟他們吃頓飯,逛書局,聊些香港事。坦白講,很累。平常的正職收入不多,已經需要兼兩份職來補貼。還要抽時間跟著他們橫街窄巷地轉。

而他們大部分只會問,拍照怎麼才好看,或直接把我當攝影師。每天問我哪裡買保險,哪裡買手錶,哪裡藥房不賣假貨,哪家診所驗血驗身便宜⋯⋯直到上星期那位深圳朋友還在抱怨我不直接告訴他AIA和保誠哪家好。結果遊行當天他就給我這個信息:

接著好多朋友也發來了。

嘛。我覺得值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