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十二年,香港第一所司法機關甦醒——大館

前域多利監獄/前中央裁判司署/前中區警署於2006年結役後,經歷12年復修,終於在2018年5月開幕。現在的營運名稱,叫作「大館」,因為過去街坊就叫這裡作「大館」。嗯,名字聽起來很俗,但其實很有來頭。歷史上,中國歷朝喜愛自稱漢、唐、宋、明、清,大者,太也。據說泰山以前叫太山,即大山。這個「大」字,在中文裡面,代表最高層次,比起那些「極」、「最」,文雅得多。華文地區也只有香港仍沿用這麼典雅的文法,粵語的功勞。

「大館」,代表最高層次的差館,建立之初已把它設為全港警署總部。隨着時代變遷,灣仔警署新建築物落成,大館結築群的用途一直改變,但直至結役前,它仍然是一所警署。扯遠了,歷史變遷的細節,容後再談。本文想講一些初期開放的參觀重點,作為一個遊客,對香港司法制度不熟悉,不過對歷史感興趣,進到大館,有哪些地方不容錯過?




入館前準備「大館pass」


入館前請先到大館網站預約大館證,香港人說話中英夾雜,我們會直接叫入場證做大館Pass。申請程序很簡單,這邊就不說了,畢竟大館網站有教學。申請出來的大館Pass是這個樣子。



請留意這張Pass裡面,標示了時間、入口和人數,訪客需要按照時段,在指定入口,進入大館。這是為了分流的關係,所有人塞在一個門口,很笨,所以一開始就做了分流。入場時段有限制,出來的時段則沒有,可以一直呆到晚上閉館喔。話是這麼說應該沒人熱愛到這個程度吧。

訪客人數也有限制,背後的意思是,一次登記最多可入場的「次數」。如果你一個人,登記了六位,即你可以持同一張證,入場六次;六個人入場,每張證每人使用一次;兩個人入場,每張證最多平均每人兩次。三個人入場⋯⋯洩露天機了,就此打住。


這一張是我手工做的地圖,初期會開放的出入口,分別是圖中標示的地方︰

  1. 砵典乍街(石板街)
  2. 紫荊樓
  3.  扶梯天橋
  4. 奧卑利街
  5. 藍閘
如前所說,入館的入口是隨機選擇。未至於去錯入口就不能入館,不過多留意一下也是好事。每個入口,都各有一段小故事。活得夠長久的好處就是這樣。大館對外連結的門口不止這些,這五個是我確認可以既能進,亦能出的出口入。更加多閘門,只能出,不能進。至於稱呼將來還有機會更改。

必定要看的大館故事


館內設置了許多專屬的故事,官方稱歷史故事空間,別稱大館故事。往往是一些展板,介紹古蹟歷史,大館由來、細節等等。這邊選了幾個我認為值得一開的故事︰

  1. 中區警署歲月
    位置︰警察總部大樓(01)
    內容︰警察總部打虎英雄、大頭綠衣的由來、中區保育地圖。同時是大館首個歷史專題展「大館一百面」的主要展場,展覽絕對精彩。
  2. 域多利鐡窗生涯
    位置︰D倉(14)
    內容︰展示監獄生活、監獄設施、體驗犯人生活。能進入監倉打卡喔。
  3. 入冊
    位置︰F倉(17)
    內容︰犯人進入監獄的程序(港稱入冊)。有一面牆模仿入冊的畫面,供訪客打卡。
其他還有一些點,像中央裁判司署的開庭,也值得一看。可是我記得裁判司署沒那麼快全面開放。光是這三個,已經能逛上一小時了。

大館周邊覓食


中區飲食絕對不便宜,絕對。如果想吃連鎖店,則要回到中環地鐵站、雲咸街附近。大館那邊也有一些平民地道美食。沿着扶梯,去到結志街,以此為中心,能飽餐一頓價錢又合理的有︰
  1. 蘭芳園
  2. 富山咖啡麵包 
  3. 餃子園
  4. 半路咖啡
  5. 蛇王芬
一般工作中途,我會找吃的,都會找這幾家。雖然有些風評不好,有些很擠坐得不舒服,但求填飽肚子。有錢當然可以去貴價食肆,不過我一向不鼓勵,因為高檔的地方,看不見民生百態,看不到那些揮灑汗水的人們,只看到揮金如土的人們。我覺得這挺沒意思的。

溫馨提示︰大館內還有一些建築物,未對外開放,大家不必趕著嚐鮮。亦不必怕之後再去,會被破壞到不似原狀。這一點我相信香港人會好好保護古蹟。六月份之後,大家要去,我可以抽時間來一趟中區一日遊。讓我練習一下當導賞員,嘿嘿。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