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拍】旅行該用甚麼相機?我的輕便出行方案

旅行變成累積照片的一種戰略。拍照這一活動本身足以帶來安慰,況且一般可能會因旅行而加深的那種迷失感,也會得到緩解。大多數遊客都感到有必要把相機擱在他們與他們遇到的任何矚目的東西之間。他們對其他反應沒有把握,於是拍一張照。這就確定了經驗的樣式,停下來,拍張照,然後繼續走。(《論攝影》,蘇珊.桑塔格)
儘管蘇珊.桑塔格用語這麼毒舌,但我們還是會帶相機出門,不理會品質或達到甚麼水平,亂拍一氣。我平常工作,多是採訪或拍活動。旅行於我是半工作狀態,因此我最多會帶兩台機身。曾經見過旅遊雜誌的攝記前輩,帶着六支鏡頭出門,他不是普通的城巿旅行,而是去爬世界屋脊。超強大!還回過頭反問我︰「你出門只帶兩支鏡頭,不怕嗎?」好像,相對於重量的辛勞,拍不到想要的畫面更令他痛苦。

隨著科技進步,攝影器材變化愈來愈多,現今流行的運動相機、航拍機、三腳架等周邊設備,質素相當不錯。我相信大家都不乏器材,也不缺錢買器材。可是,我認為旅拍最緊要的是輕鬆、快樂和享受。現在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和朋友的親身經驗,旅行時怎麼挑對關鍵器材,享受旅拍的快樂。





了解各類相機


建立一些相機的基礎知識絕對必要,相機片幅、鏡頭焦距、重量……這裡精選幾篇文章,說明相機規格的基本定義,先讀為妙。

主流品牌的相機規格︰
Nikon︰Full Frame // APS-C // 1"
Canon︰Full Frame // APS-C
Sony︰Full Frame // APS-C // 1"
Fujifilm︰APS-C
Olympus︰M4/3
Panasonic︰M4/3
對於旅行,起決定性關鍵的,不是片幅,而是重量。尤其是徒步旅行,愛散步的我每次都把包包和相機,放到秤磅計量。飛機手提行李的限重更是需要留意。相機含俚電池,大部份航空公司,禁止寄倉。寄倉也不放心吧,除非行李箱足夠強大。(題外話,我見過有人用防彈行李箱上機)

主機和備機的輕配搭組合


前面說過,旅行於我是半工作狀況。享受旅途,也享受攝影,亦期望能用相片分享獨特的旅遊心得。工作的話,我會不理會重量帶上兩台相能當同強勁的單反,重點在於縮減換鏡頭時間,拿起來不需思考就拍。旅行呢,我會帶一台主力機,一台備用機。

主力機


通常就是我工作上用的那台機子,即Canon 70D。這台機子2014年使用至今,雖然考慮過升級,可是,使用上是最熟練,成為我幾乎每天都帶著的相機。旅行相片,95%都用它拍攝。


2014年時,M4/3片幅已經出現,但我覺得技術尚未成熟,因此選了APS-C且支援度高的Canon 70D。2018年的今天,好多M4/3片幅的相機性能和價錢已不輸、甚至超越了APS-C,所以我覺得主力機的考量,片幅並不是最重要。實用、可靠、熟練,是優先考慮的要素。

另一個重點是,主力機應該是可換鏡式相機。也許大家會疑惑,旅行相機,求輕便的話,不換鏡也可以。我有些職業攝影師朋友,聲稱他們只帶卡片機去旅行,因為帶單反出門,難免想到工作。不過,帶可換鏡相機,絕對有必要。嗯,因為可以換鏡頭,趣味較濃。

IMG_2801~03b


這一張是我在吳哥窰拍的照片。當時我帶著三支鏡頭。等日出的時間長達兩小時,每支鏡頭都換上去,試著不同的角度和構圖。香港生活節奏很快,難得有時間慢慢拍,去旅行可以用盡器材的每個部份,很開心。

另外,可換鏡頭相機的質素,普遍勝過卡片機。如果你家裡只有一台卡片機,預算又足夠,可以考慮買購入Canon M系,Fujifilm X-E 和Olympus E-PL。坦白講,現在卡片機也不便宜,與可換鏡機非旗艦級的產品線,價錢相差不了多少。

備機的考量


備機,應該擁有你主力機的一半功能。



與工作不同,工作上我需要到兩部主力機。旅行的話,第二台相機,只要有我主力機的一半功能就足夠了。舉個例子,我的主力機是Canon 70D,那麼最佳選擇是Canon 650D 或 Canon M系的型號。這是從實用層面考量,我只需要配備一套鏡頭,就能接上兩台機身,減省重量。
卡片機作為備機也是極好。目前的卡片機配備的焦段都非常適合旅行,廣角至遠攝齊備。幾年前我的備機是S100。後來壞掉,就一直沒有用過其他備機了。S100曾經是我的主力機,出來工作的頭兩年,花掉積蓄買它。那時還未踏入攝影工作,去玩帶這一台就覺得足夠開心。


S100 攝於開平


需不需要和主力機相同廠牌,接近的型號?不必。自己拍得開心最重要。我的朋友,攝影師中村的主力機是Sony A7,她的備機是Fujifilm X70。兩台機子,完全都不相關。重要的、大場景照片,它用Sony A7。一些生活偶拾,則用X70。畢竟X70是定焦鏡,變化少,不過顏色漂亮,玩味性濃。

兩年前用上iPhone後,我的備機直接變成iPhone。iPhone拍攝功能強勁,不後製已經有後製的結果,還可以配搭Apps創作效果,上傳facebook、開live直播……我覺得同樣的快樂。加上iPhone可以wifi連結相機,直接處理相片,再發佈出去,也很不錯。

備機的學問似乎比主力機還要多。有些人還會帶菲林機、運動機、航拍機去旅行。這些到底該不不該帶?下文再詳盡解說。

鏡頭焦段


帶多少鏡頭,視乎個人攝影習慣。一般我會帶三支鏡︰旅遊鏡、廣角鏡、定焦鏡。

旅遊鏡必需,也是最常用的鏡。APS-C的18-135mm,Full Frame的24-105mm也足夠了。一趟旅行下來,大約80%都是使用這支旅遊鏡。18-55mm算不上旅遊鏡,焦段不夠遠,需要另配長焦鏡。但長焦的重量一般都比較重。因此,如果你買相機時配備的是18-55mm,可以考慮配備一支55-250mm。長焦鏡頭既遠攝,又能輕鬆拍出漂亮的人像照。

旅行前很難預估需要帶甚麼鏡。最方便的做法是到Flikcr、500px等網絡相簿,搜尋景點圖片,查看它們的EXIF。我自己很常去馬蜂窩問,尤其是中國旅遊的景點。多看照片,亦能方便構圖。故此,事前的準備功課,必不可少。

IMG_3823b


廣角鏡,甚至超廣角鏡(16mm)帶著,絕對有用。城巿裡面很多地方都能派上用場,一棟很高的建築物,狹窄的巷道,拍食物時也很好用。就算去到一些郊外地方,例如福建土樓,超廣角的使用率可能達到50%。

定焦鏡出勤率比較低。上網看過一些達人帶一支50mm,完成整趟旅行的拍攝,相當驚訝。我只會在特定時刻,閒得沒事做,或者光源非常有限,才會在旅行中途換定焦鏡拍幾張街拍。要製造散景,旅遊鏡或長焦鏡足夠了。不過變焦鏡相對較輕,帶上也無妨。


器材配件的選擇──三腳架及其他


先把一些會影響行程進度的配件排除︰濾鏡、閃燈、反光板。為甚麼會說這幾樣器材影響行程呢。濾鏡,如果是方型的,通常得上腳架,即使是環型也得左調右調。拍完濾鏡,又會想拆下來試一試,沒裝濾鏡看起來是怎樣。一來一回,帶上三四塊的話,挺累的。許多旅遊網站均會說CPL拍天空比較藍,減光鏡拍流水如絲涓。的確如此,並非完全沒用,但,找到合適曝光,需要時間。我個人是不會費太多時間在拍景點照之上,享受旅遊的自由比較緊要。

閃光燈同樣。郊外的景色太遠的話閃遠打不到,若想拍人像飛燈,得多帶一個助手。我傾向旅行輕鬆就好。閃光燈輕巧的不夠力,專業的太重。倒不如想方設法避開需要用到的場景。若果需要到特別的照明,改用手電筒,效果會出奇地比閃光燈好。



有一回同團旅行,發現團友帶了個行李箱,不怎麼純熟地在行李箱上,裝置反光板。是那種小小的約三尺面積的圓型反光板。我整個人儍了。沒想到會瘋成這樣。當然了,團友還帶了個老婆,反光板是為老婆專用的。如果需要拍人像,其實一把白色縮骨傘就能取代反光板,還能擋雨。

三腳架

2017年去福建旅行時,背著三腳架上山。我用的是manfrotto的輕便腳架,1.1KG,不甚重。可是土樓觀景台擠滿人,插不進去。大白天的,快門速度高,不必用三腳架穩定相機。嗯,總之是背著它走了七公里,蠻蠢的。

三腳架是相當重的器材,很多人愛帶它旅行,因為它用途廣泛,而且有了它就不必理會快門速度,能夠慢快門創作。帶上與否,可以考慮一個重要因素︰慢快門攝影。甚麼時候需要到慢快門呢?拍夜景、拍煙花、拍星星、拍車軌、拍流水、拍極光。拍夜景時使用最多。晚上沒甚麼活動,架起三腳架拍銀河、拍極光,最好。

帶三腳架的要訣最緊要輕便,這個當然。要是同行旅伴都是攝友就更好了,三兩個人,帶一支腳架足矣。不必每個人帶一支,尤其是爬山甚麼的。一個拍完到一個,信我,電池拍不了一整個晚上,特別是Sony。一個人沒電了,充電時換另一個。

刷黑卡的話也得用三腳架。黑卡可以帶在身上,用不用得著就很難說。我寧願拍HDR或幾張曝光值,之後PS疊圖。這樣省事得多。

菲林相機和拍立得


愛用菲林的朋友會帶一台135mm底片和標準50mm鏡頭出門,這些機有個特徵,都是機械,手動機。早幾年聽說冰天雪地,鋰電池相機電量耗用得極快。手動機可補充不足,當鋰電池機失靈時,仍然運作。

拍立得帶著好過不帶,亦可當成備機。好幾年前我一些女性朋友愛帶拍立得出門,隨時自拍。我對這種行為不以為然。直到有一回跟朋友去少數民族部落,他帶著一台幫當地人拍照。即影即有的相片就留給當地人。以前我一直覺得即影即有,只是玩具,沒想到能夠這麼有意義。

Action Cam 與航拍


如果沒有備機,或者重度自拍需要,Action Cam帶一台。目前主流Action Cam品牌GoPro系列,相機採用廣角鏡,可拍4K片段,又有自拍棍隨包附贈。能上山,亦能下海,堪稱一絕。GoPro的價格不便宜,作為備機不過不失。我覺得卡片機的操控和畫質都比它好,它勝在玩味性濃。很多旅遊記者人手一台Action,掛在胸前,或拿著自拍棍,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攝影攝錄。蘋果日報許多記者都是這樣一人出遊採訪。

航拍機不建議大家帶。愈來愈多地區禁止使用航拍機。澳洲明文規定,海灘禁飛,機場半徑5.5km也禁,樓宇30米範圍也禁;巴黎禁,美國大部分國家公園也禁。一些國家需要領執照才能使用,但目前政府尚未針對航拍機推出牌照。航拍機本身也重,帶著出門,結果不能用,原件扛回家,肯定不爽。為免不爽,還是別帶了。要是有甚麼意外,像他這樣就糟了。



我想講的也差不多了。歡迎大家分享,出門時你們用甚麼機子,帶甚麼器材。有疑問的話,亦可以留言喔。我會盡自己的知識解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