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成為生意,為何作弊仍然可恥──《出貓特攻隊》

《出貓特攻隊》(台譯《模犯生)劇情緊湊刺激,不亞於計算精準的美國商業大片。導演在情節計算的精準、挑動觀眾神經的技巧,比許多港劇片好太多。要說缺點,其實換了角色、換了語言,劇情和細節任何一個國家都適用。就像印度近年賣埠的電影,同樣出現類似情況,電影的同質性、全球化程度愈來愈高,地方原素不地方了。

這一點無損《出貓》的精彩程度,它帶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當全世界都把教育當成一門生意在經營,學校賣學位、老師賣試題、補習班賣服務,那為甚麼兩位主角,Lynn和Bank作弊賺錢就是錯?他們憑真材實力,解題出答案,再販賣給同學。劇中,校長和教師所獲的額外資材,甚至沒經過自身努力而獲得。

(內含嚴重劇透,慎入)



出貓是一門怎樣的生意?


Lynn是天才,不獨考試成績價異,做生意方面,她想法獨特。別看出貓好像很小事情,要成功又不被發現,並不容易。先決條件是找到正確答案,而且要很快解出,因為要即時提供給在場考生。要賺到錢,必須達到規模經濟,賣給一兩位同學,所得有限,要賣給十位左右的同學才有賺頭。

電影頭半段,Lynn發明用鋼琴的小節作暗號,考試敲手指,即時通水給其他同學。憑著視覺,明目張瞻地傳遞答案,免卻傳紙仔、吹口哨等風險高的形式。後半截她想到利用鉛筆的條型碼,印刷在鉛筆上,給考生帶入保安嚴密的國際考試試場。此「筆」堪稱神來之筆,一切作弊行為,均在有限條件裡,眾目睽睽下進行。不留痕跡,沒有證據,怕只怕客人太笨,連作弊都不會,那就沒辦法了。

Lynn很清楚作為一門生意,出貓違反規定,風險極高。一旦曝光,成績取消、學藉註銷、終生禁考……她決定限制顧客人數,以極端保密的形式進行。然而篩選客人的過程,出了紕漏,混進一個連作弊都不懂的笨蛋,最終導致Lynn遭到校長開除學籍。

Lynn反問校長,為甚麼學校收取巨額「學校維護費」就可以,我販賣技術、答案、勞力、腦汁,就不行。Lynn父搶著說︰「因為我願意給。」

考試是一門怎樣的生意?


自從考試制度發明,教育便成為一門涵蓋廣泛的生意。書院學校考試部門、大班教學師徒傳授、教材考題模擬題摸擬答案、補習天王占題明星……大量學生為達到學校設定的條件和門檻,投入人才備用巿場的競爭當中。《出貓》主人翁們就讀的名校,藉由擅長考試的學生為學校贏取比賽、奬學金,刷亮品牌,利用品牌招收富人子弟入讀,賺取巨額教育費用。

富人子弟是否成材,學業成績乃至品德操行,校長沒露出絲毫關心和重視,她只重視窮人學生的品德和操守。電影裡面,Lynn和Bank被揭發作弊,隨即受到超過她們罪名應得的處分,卻沒透露同樣作弊的夥團富人學生,受到甚麼懲罰。電影雖然沒說,然而觀眾們從他們不知悔改,懇求Lynn再次為他們出貓的行為態度,不難猜想,他們作弊後,並沒有獲得嚴重後果,甚至受到實際的利益鼓勵,促使他們一再勸誘Lynn作弊。

值得一提,《出貓》裡第一個出貓的,並非擔綱核心的主角,而是學校裡面,一位無名教師。考試時他公開當著全班同學面前,詛咒那些不補習的同學不會得到好成績,Lynn這才發現,這位老師把考試題目,當作補習班練習題,早在開考前洩漏給補習學生。這是補習嗎?不是,分別是販賣試題。出於憤怒和友誼,一直努力學習爭取好成績的Lynn,作弊了。

學歷是一門怎樣的生意?


對於窮人如Bank,拿奬學金出國留學是他改善生活的唯一出路。他勤勞、誠實、單純,一心只為學有所成,得到某種資格畢業後,憑著自己的勞動,賺錢令開洗衣店的母親,過上較現在舒適的日子。具體做些甚麼,得到甚麼資格,才可以改善生活?Bank心裡沒底,他只知道獲得某種資格是他唯一希望。

Grace和Pat目標則明確得多,獲得GPA 3.5 Grace可以參加劇社,獲得名大學學位Pat可以繼承父業。細想之下很奇怪,演戲和考試成績、繼承父業和考試成績,甚至其他事業和考試成績之間的關係到底是甚麼?我認為這是《出貓》觸發的第二個問題。

付錢給Lynn作弊的有錢學生,並不是一無是處。就拿Grace來說吧,她演技精湛,七情上面,擅長捕捉人心,至少Lynn的心思被Grace牢牢地控制著。緊張關頭,Lynn爸質問她Lynn的去向,Grace危急中說謊掩釋,Lynn爸居然相信了。這裡顯示Grace有創作才華,最起馬講大話的才能肯定有。身為印刷廠的女兒,她懂排版,知道鉛筆條型碼尺寸,排列間距,能短時間生產貼紙。作為觀眾我無法否認她擁有技術、具備才能,可是校長規定,你想發揮才能,首先要過考試的關。

電影裡面最沒有才華、進路最狹窄的,可能是Bank。Pat也沒才能的,但他有錢。Bank呢?固然擅長考試,但考試以外,很難說得出他另有甚麼才能延伸(除非嘔吐能算一項)。Lynn會彈鋼琴,有一點做生意的小聰明,Bank呢?無怪乎當Bank察覺作弊能帶來可觀收入,他隨即鄙視工薪族,那本來是他長久以來的理想。

作弊為何可恥?


刺激緊張的智能出貓事件告一段落,《出貓》核心探討的問題,終於浮現。作弊為何可恥?老實如Lynn爸,一輩子和考試制度為伍,他看到的失敗者必然比勝利者多,他卻何故得知女兒協同作弊之後,露出厭惡表情,擺出決裂姿態?付錢的顧客,他們實際上只多了一張無法證明自身能力的資格證書,為何高興得瘋狂起來?

誠實、公平、公正等道德價值固然經由電影傳達出來,更深層的道理,需要代入Lynn經歷裡面。她經歷一群髮小,願意為不屬於自己的資格,支付龐大利益,並且一次又一次地期望Lynn幫助自己,而沒想過自己挑戰難關。一個最誠實、絕對不會作弊的少年,沒有一絲迷惘地放棄舊日的自己,立心把作弊事業發揚光大。她忽然覺得作弊的行為可恥,可一不可改,而她遵從Lynn爸的路子,試著從教育的根本回復教育本來的樣子──儘管教育本來的樣子可能等於考試。

看完電影後我不期然預想,假如Lynn沒有反省,共Bank一起透過作弊,破壞泰國考試制度,會不會開拍續集?教育和考試的前路,將會作怎樣的呈現?期待這樣的續作上演,現實嘛……制度是好的,不過有缺憾而已。說到底人們願意受考試制度支配,況且能賺錢,不是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