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以外.旅遊未滿──超廣角絕密隨拍心得

最近發現身邊的朋友,絕少使用超廣角。他們通常有好幾顆旅遊鏡,等效24 - 105 或18 -200。之後優先考慮標準的定焦(35 - 50) 和 長焦鏡頭 (100-600)。甚少考慮24mm以下的超廣角。大家都覺得超廣角除了旅行拍風景之外,平日很少用得上,加上變型嚴重,後製麻煩。而去旅行,一顆旅遊鏡就足夠了,因而買下三四顆旅遊鏡,焦段重疊,結果只帶一顆出門……

某日我建議說,那不如買一顆超廣角吧。

不了,很貴。

不會啊,2000元而已,二手的還能夠更便宜。

二千元只能拍風景喎。

我呢……很少拿超廣角拍風景。




廣角=風景鏡?廣角鏡和風景真的搭嗎?

談器材的文章不多,因為我不是站在「推銷」、「比較」的立場來講,從來都是「使用心得」來談。一件器材,不用上一段時間,我是不會講的,例如70D定焦鏡

首先得了解一下,甚麼是廣角和超廣角鏡頭︰
  1. Fotobeginner︰風景攝影師必備-「超廣角鏡頭」的神奇威力
  2. Photonews︰超廣角變焦鏡點揀
  3. 賀禎禎攝影教室︰[基礎數位攝影教學] 帖子6 廣角鏡介紹與運用
廣角鏡泛指24mm或以下焦段。具體一點來講,你站在火車或巴士車廂中間位置,向車頭方向望,能剛好把司機至手伸直的距離。如果是10mm的超廣角,就能看到肩膀左右的距離。

如果在室外,標準鏡是對面馬路看大廈樓頂。廣角鏡可以在大廈樓底看整楝大廈。實際視角比肉眼更誇張,頭和眼不必移動就能把建築物盡收眼底。

廣角鏡的惱人處

廣角鏡有兩個特性︰廣、變型。

兩項特性帶來非常令人頭痛的缺憾︰
  1. 很難抓水平︰尤其是觀景窗不到100% 、沒有水平輔助儀。70D即使有輔助也很難抓。
  2. 邊角彎曲︰離中心點愈遠,變型程度愈嚴重。假如角落裡出現一個人,會變成路夫。
這兩個特性是photoshop也修不回來的。例如水平抓不住,用photoshop鏡頭較正,因為超廣角範圍廣,很可能一較正就流失了寶貴畫面。又例如角落裡有一個路人,給拉長到掉入黑洞視界邊沿的樣子,怎麼修?所以我很反對那廣角鏡拍人,修長一點……其實只要普通鏡頭蹲下去或高處往下,就能得到相同效果。

另一個問題可能更致命。廣角鏡在印刷或輸出至平面媒體的時機,70%都是團體照。那是沒辦法的事情,人多,沒有16mm拍不了。最後只能犧牲兩旁的人。不過因此煩惱的人,通常都只是攝影師本人,一般家庭觀眾看到自己的臉已經足夠高興。

只不過拍建築物,就會昏倒。

無標題
它感覺就要倒了

去旅遊,望遠較廣角好

第一次入手廣角鏡,興致勃勃把鏡頭帶去白泥,滿心以為有一支廣角就能拍好大好大、好美好美的風景。結果拍出一大堆無謂看也無謂刪的照片。
無標題
完全不知道拍甚麼
實際去到山上,才發現想拍的東西都在遠處。花,在枝上;果,在樹上;鳥,在天上;妹,在對面的山頭上。你拿着10mm,她在200mm那頭。拍完回去還要裁很大,才看得見她的臉。

試想像爬到了某某高山上,想拍遠方壯麗的梯田,可是手邊的工具,只能拍腳下的小花小草。伊人潛進花間,想來個散景,但廣角鏡裡的她,臉孔和花差不多大小。那……簡直是災難。

同樣的情況,去旅遊總要拍點人像。除非自拍,不然廣角鏡用途不大。建築物不那麼好拍,一般風景呢?30mm左右最舒服。不那麼誇張,也不用費神盯太久。旅遊鏡以18mm或24mm起跳,非常有道理。


屬於超廣角的時間

把超廣角講得那麼不堪,不必敗下去了吧。非也,我用過數支超廣角,實際擁有過兩支,還想入手第三支。超廣角於我而言,等同鏡頭蓋。日常比旅遊鏡、定焦鏡更常出勤。

好囉,下面公開我的超廣角使用心得。

使用時機之一︰拼全景圖

未買單反之前,常常現S100玩全景模式。

那時候甚麼都不懂,覺得好玩就玩。拼全景還算容易。後來用上D90,拼全景變得非常困難。據我認識的資深拼圖匠艾雲哥哥說,單反圖片的資訊比DC多,又沒有內置的全景模式,故PS的自動全景,很容易計算錯誤而得出「出人意表」的結果。比如說鏡頭變型嚴重,圖的邊沿疊起來就會有落差。光暗不均,也會有落差。

結論是他會用50mm鏡頭加腳架,拍十幾張相,再人工拼貼。

可是我不會啊!

所以每當需要拍團體照,或想拍大景的時候,我就會拿超廣角出來。

上文不是說,拍景物用廣角會變型嗎?

嗯,是的。故此拍景物時,請留意畫面裡有沒有一旦變型就會奇怪的事物,比如動物──狗、貓、人;明顯的直線──大樓外沿、窗戶、汽車貨櫃……要是無可避免,就不要拍了。真要拍,需要一點技巧。

IMG_2919
小吳哥東門 / Canon 70D + 10mm
▲上圖是吳哥寺東門的全景照。這麼廣的範圍不拿超廣角,不可能一張圖直出。拍攝時請務必等候路人清空,至少不會在伸有可及的範圍,避免嚴重的變型。這張圖始終免不了變型,左右兩邊都彎曲了。圍牆的部份,微微上升,不是水平。我覺得變型在接受範圍之內,不用後製。

這裡又牽涉另一個技巧︰主體位置


使用時機之二︰拍雲

與時機一比較,拍雲比較容易理解。畢竟雲是風景照的重要原素之一。可是我所指的拍雲,就真的只是拍雲而已,不拍海、不拍山,只拍雲。晴空萬里,天空上沒有雲,亦不宜用廣角鏡。
IMG_0998-1000
雲啊雲啊雲啊
雲通常一堆一堆,一整片出現,形狀大小雖然不相同,人卻不會逐一、仔細地比較相片裡面雲的大小。廣角鏡的變型剛好能提高雲的層次感,邊角部份因變型拉鬆了,鋪展開來令天空更具氣勢。

另一個小要點,並非鏡頭特性帶來的效果,卻是平價鏡頭的福音。雲厚天陰之時,光線對比度和反差較低,雲又是一整片的蓋住天地。這時站在高處,拍城巿的流動和景色,特別有成功感。

使用時機之三︰拍食物

以下是真正的秘技了。

第一次拿相機拍食物純粹出於偶然──忘記換鏡頭──竟有奇效。過去半年我都用廣角來拍食物,效果不說了,看圖。
IMG_2055

廣角鏡非常適合於室內使用,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光圈。餐廳多半禁止閃燈,焦距調一調,光圈隨時縮至5.6至上。要是沒有防手震,ISO得拉到爆才行。

此外,廣角鏡較其他標準鏡,尤其是APSC和M4/3這些小機子更有利的地方在於,最近對焦距離。以下是我僅有三支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比較︰

最近對焦距離
18-135mm
0.39m
40mm
0.3m
10-18mm
0.22m

Yeah~~廣角鏡樂勝。靠近一點點還可以輕易造出散景。舉高一點順手把整個餐廳拍下來。當然啦,主要還是靠經驗。我沒甚麼技術,所以多拍幾張,試到滿意為止。

我用過的廣角鏡

廣角鏡還有一個隱藏的秘密──容易脫手。

大部份用家,包括我在內,去旅行前買,旅行回來後,覺得沒用就脫手。基本上一支廣角鏡,只用一兩次的大有人在。我自己已經賣了兩支,也不乏買家。

.Sigma 10-20mm F3.5 EX DC HSM


第一支長期使用的廣角鏡,半年內拍了2000張。風景和建築物佔大多數,帶着它上山然後發生悲劇的就是這支鏡頭了。

這支鏡頭飽和度高,對焦不算快。但使用廣角境的場合,甚少要求對焦速度。倒沒出現不合焦的情況。鏡身造工扎實,比同級C家N家的APSC廣角鏡的塑膠機身可靠多了,相對也較重。以廣角鏡入門,這一支算是比T116好一些。主要原因在於曜光。

之所以我說入門,也在於曜光。曜光放得好,會令圖片加分,可是拿着相機的你,一定要具備中階常識。不然開開心心挑個好天氣出門拍照,回來光斑處處,十分掃興。反而平平無奇的Sigma 10-20mm較容易獲得滿足感。

脫手時一位買家試過拿這支鏡頭和白光管對着幹。他在550D屏幕放到最大,覺得解像度不夠高,有點鬆散(發光的部份)。我在Mac Book Pro 裡面放大看,沒有發現這種情形。

.Canon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現任的鏡頭蓋無誤。前次去旅行時,Sigma脫手了,臨時在可以負擔的價位買下來的廣角鏡。朋友均說新加坡18mm已經足夠。我還是買了下來,一樣拍得很高興。

IMG_1550b
又違反了不拍建築的主張……

也正是去了一轉新馬,才發覺廣角拍陰天特別有味道,陰天雲多,發色偏黃。只不過這顆鏡頭,拍得最多的,還是食物。能帶來許多快樂時光喔。


◎小結

上面只是目前的使用廣角鏡頭的心得。我不建議大家完全相信我所講的,畢竟拍照這東西,別人說不行,別人說不好,換成了自己去做,往往有出人意表的效果。別人的意見可能是出於好意,我的意見也只侷限於我的經驗。可是,我認真喔。如果手邊有閒錢又常常不知該拍甚麼才好,不妨買一支普通的廣角鏡試看看。說不定會有出人意表的效果。

留言

  1. 你好,那麼在你使用兩支鏡後, 你比較推薦選購那支鏡頭?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個人是推canon 10-18mm stm 的,
      因為我用canon 機身,stm 鏡頭能發揮最大功效。

      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