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

花了一點時間和益力多商討原地遊之後的策略。他是個fb宣傳能力,我嘛,隨意。坦言,ooparts寫了十年,一直沒有集中寫過些甚麼或者目標指向寫些甚麼。我也沒有在意自己是否成為某方面專家,要寫些甚麼專業文章。反正就隨着自己成長,一步一步寫下去。十年過去,由最無聊的個人發洩,工作苦處,以至今時今日,既寫吃食,又寫拍照,超出了自己預期的許多。

故然,若論巿場反應,則是完全失敗。因沒有辦法,一想到某個議題,就聯想起我。

原地遊是兩年前出發長途旅行時設立。當時主要想分享一些澳洲旅行的苦與樂。結果旅程比我想像中早結束得多,所以,不了了之。


之後就想,不如做一些在地旅行的活。也不怎麼在意地慢慢貼文自娛。

然而,寫完哆啦的文章後,忽然覺得,總有一天我會再次和天涯結伴,到時候,或許就得和哆啦一樣,依靠網絡維生了。


自媒體這個詞還蠻新鮮的。說明日後的人們,需要的不再只是寫作能力。還得結合營銷、客戶服務、商品管理等技術的綜合型人才。至於能否成為這樣的人才,則是另一回事了。

花了一整個早上,思考日後各個項目的定位。2016年開始了好幾個新企劃,這些企劃各有各特色,但又各有各重疊。基本上都圍繞着我的興趣,所以,有時候不知道哪一部份,用在哪裡比較適合。

2016年的計劃太多,事實上已推展到2017年了,希望這兩年能夠有一點改變。坦白說,也不是今年才思考這個問題。早在畢業時,已經發現自己除了文字之外,沒有其他拿得出手的東西。然後兩年,初步學了些拍照技巧。又兩年,學了些排版技巧。到了今年,竟然找到一份工作,主要的職責是排版設計……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可是真正工作下來,發現其實懂得,或兼具文字、攝影、排版技術的,大有人在,根本輪不到我(我還有一刻以為只有少數幾個人會)。不過就把這些當作磨練,看能熬到甚麼時候。能夠做一個旅遊作家,還兼了攝影,或許也不錯。至於將來會如何,就只有咬緊牙關把今天過好。不然,又能如何。

有時候是這樣。當你知道這條路得走下去,就會低下頭走下去。走不下去了,再說。


最近好多獨立書店結業。好多。李達寧的實現會社,等等。我不期然想,樓上書局這回事,也許不是需不需要,適不適合,而是有沒有資格。

比如說,大家常說香港甚麼都沒有。沒有賽車場,沒有擂抬,沒有競速單車甚麼,沒有甚麼只有高樓大廈……如果從供需問題探討,我也真的不太覺得香港需要賽車場。那麼書店呢?

書店代表一種文化生活。文化生活和硬體設施略有不同,文化生活無法量化。比如以前建公園,大約會計算一下,屋邨大廈的住戶、層數和人口,再安排公園。所以80年代左右的公屋,每兩至三楝大廈就有一個公園。我以前住的地方,總共有四個。

然而文化生活就不能如此量化。例如我們如何衡量100萬人需要多少書局、電影院?沙田人口非常多,卻一間像樣的戲院都沒有。旺角反而有兩間。可是不代表沙田的人,不需要看電影,他們看電影,會去旺角或尖沙咀。又或者會買DVD回家看或上網看?另外,圖書館也是一種文化生活。

這就變得很奇怪了。我們需要,卻一直倒。我們需要愛情卻得不到愛情,我們需要文化卻沒有文化。那就不是供需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資格的問題了。我們去買帆布包,買手工皂,買的是台灣的品牌。我們買書,進口的是台灣翻譯小說。我們是需要這些東西,而它們不斷在流失。我們擁有美麗的海灣,但沒有保留住,都給填海了。那就是資格的問題。

也許我們沒有資格擁有一間書店,又或,我們沒有資格擁有自己的文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