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痛哭,還可如何?《親愛的》

《親愛的》在大陸上畫,我十分鼓舞。社會黑暗面題材的電影,居然能通過電檢,當然非看不可。題材上,這部戲揭露了現代中國一個非常感敏,當局不願承認的社會問題,與過去十指可數的戲碼:留守兒童、老人問題、碰瓷小偷⋯⋯都無法通過國家機器的檢驗,「拐賣兒童」較前面的電影都更敏感──這是直指國家機器運作失靈以及人心醜惡的電影。《親愛的》,憑甚麼讓這部戲通過電檢?

熟讀山畸豐子、三蒲紫苑等日本社會派小說的觀眾,看完《親愛的》,會覺得這部戲根本未完,甚至未開始。最重要的戲碼──李紅琴如何挑戰國家制度,尚未開始,聲畫就在冰冷的長廊的遠鏡裡消寂。按照《命運之人》的篇幅,《親愛的》只演了頭兩卷,即最煽動人心的情慾愛恨奮鬥。最重要的第三卷,挖掘真相和思想反思,沒有演出來,或者是拍了沒演出來。從結構上,看似是缺憾,卻正因為這個缺憾,使《親愛的》得以上演──這是聰慧的洞察,即使是妥協也是明智的。

雖然很多人罵陳可辛,身為一位香港導演,近年拍出來的電影,流於「大中國情懷」,缺少「港味」,背棄了香港巿場和影迷。反過來想,卻不得不說,他是目前進軍大陸的香港導演中,最捕捉到大中華情結的導演。他拍的戲,並不是架空在一個宏大的歷史背景,談一些似是而非的歷史故事,再配上俠義小說般的英雄人物,來一些投資龐大的浮誇特技。英雄,他也拍,不是絕對的,是亦正亦邪,具爭議性的;小人物,討生活的過程,遇上不公平的事,會退縮,也會挺身而出。《十月圍城》他滿足了中國老百性,國難當前,當仁不讓,捨身為人的精神;《中國合夥人》,他圓了中國人一個「超英趕美」的夢。這些把握是精準的,巿場的目光敏銳得叫人五體投地。

《親愛的》講的是「親子情」,父與子,子與父,母與子,子與母⋯⋯利用「人情」貫穿整套戲,戲裡的壞人全都沒有好下場。欺騙田文軍的人,沒一個獲得金錢;替田文軍找到孩子的年青人,不收一分一毫⋯⋯唯一一個意義上的壞人,李紅琴的丈夫,一開始就死了。甚至連那些不講理的國家公務員,在戲裡都顯得特別專業──「我個人很同情你,但規定就是規定,程序就是程序,沒有死亡證不能辦生育證。」;不是不讓你報警,只是失蹤不到廿四小時,規定上不能立案。可是,一收到你們尋獲失蹤兒童的訊息,窮鄉僻壤都立馬趕來──噯!深圳立的案呢,沒收紅包的呢!

戲裡的,都是可憐人,都值得同情。有一點點小壞,佟大為飾演的律師,過一陣子都成了義務的,顯現出大城巿裡少有的慈悲心。關在牢裡的人販子,看起來都可憐兮兮的,兄弟,我討口飯吃而已,那些傷天害的,我不幹,我只騙女人,女人自己不上當,哪騙得了呢?李紅琴更不用說了,她最可憐,希望一次一次幻滅,到最後連一絲燈芯都給捏熄了。

張冀編的劇本,精準,每條伏線,每條伏筆,呼應得相當準確。例如「鼓勵」的首尾呼應,前半段是一群悲傷的家長的阿Q精神,後半段轉變成韓德忠的心靈責備;又比如李紅琴幾次到田文軍家窺看小傢伙,臨別時對田文軍說:「大哥,別讓孩子吃桃子,吃桃會過敏。」呼應田文軍痛失愛兒的父愛。

這部劇的精準還不止於此,鏡頭多次出現紛亂不堪的電線,提高了電影的意象,非常貼切的隱喻。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個人「哭」的時間點,不是平白無故哭的,每一個「點」都在情最濃的時候爆發。魯曉娟第一次參加尋子會活動,忍而不發,到大家都講完話了,她仍然沉默,卻在下一個瞬間爆發;田文軍整套戲才哭過兩三次而已,他不是一個很能幹的男人,卻無疑是個堅強的人,重遇愛子,哭得理所當然,之後他在感受到趙薇的母愛後又哭了一遍。趙薇是哭得最多,最凄慘的,不過從她的演繹,確實能感受到哭的層次,冤枉的哭、無奈的哭、絕望的哭⋯⋯不愧是環珠格格呀。如果趙薇因為哭,可獲影后,那麼張譯是夠資格當最佳男配角了,他的外表不像一個大款,但他充分的演活了一個大款。

要說演員的演技,亮點太多,童星們的演技還未算進去,只能以一句作結。作為導演的陳可辛狠狠地將了從前的評論者一軍,沒有劉華、霆鋒、連杰、曉明,甚至把一個美女演成農婦,都能夠在他的鏡頭和敘事裡面,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不是說陳可辛不靠演員,沒有導演不靠演員,素人和平民沒有演技,導演選角選上了,便是依賴他們沒有演技。沒有演技,有戲就行。選擇黃渤和趙薇,與其說是必然,不如說是唯一。座談會上,陳導謂,劇本寫好後,曾經有大牌演員,要求他把趙薇的角色改成男的,讓他演。陳導拒絕了。他指出,女主角將近六十分鐘後才出場,是一個大膽的結構,可是,沒有後半段李紅琴的遭遇,沒有後半段的故事,只有前半段,他不會拍這戲。後半段的戲,甚至說出了何故黃渤和趙薇是唯一。

後半部的戲為甚麼重要?它點出一個主旨:田文軍,你很可憐,但最可憐的不是你。導演用了一半時間,鋪排田文軍多麼可憐。痛失愛兒,遍尋不果,屢次受騙,家財散盡連落腳點都沒有。一生充滿失敗,南來深圳,生意失敗,妻離子散,孤枕難眠。夠慘了吧?是夠慘的了,在前半部。

後半部戲,便是透過田文軍的眼睛,去看那些比他更可憐的人。他至少把兒子找回了,但其他人呢?他該恨李紅琴,有理由恨李紅琴,但恨意不能噴湧,因他知道李紅琴也不是自願。他同情韓德忠,作為哥們友好,不能在他面前流露太多重得愛子的喜悅,需顧及韓德忠既渴望、又自責的心情。該露不能露,可吐不能吐,這樣的戲,怎麼演呀?可黃渤演出來了,從外表到演技,充滿說服力。相較之下,李紅琴的演就沒那麼難演了,內心變化和掙扎沒那麼多,該爆發時就爆發,實際上一時之間,也想不說誰來演會比趙薇好,而且趙薇確實演得好。只要他們一出場,情就濃了。但高潮,卻不在此。

戲,真正的高潮在閉幕後,空洞的長廊使觀眾從戲劇中抽離。抽離的盡頭,一幕噪點甚多的畫面出現了,許多已經走下樓梯,走到戲院暗綠色指示燈下的觀眾,都回頭、駐足、觀望⋯⋯在那一刻,忽然覺得,作為一個死老百姓,面對如此峰迴路轉的人間悲劇,除了痛哭,還該怎麼面對?

以笑面對吧,就像終幕前的那一句半笑半哭的家常話:「從前這房子五個人,現在只剩我一個,我都不願進來了。」

延伸資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