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了的大東夜巿外的自行車專用道,我悠閒地騎着借來的單車,用借來的時間,在這借來的地方一步一步邁進。
前面有三母女攔路,我耐心的跟隨而不超越。走了兩分鐘,媽媽終於發現我,拉着兩個國中的小女孩,讓路。
超前約二十個身位,小樹邊停下,鎖車。
「欺負弱小。」應該不超過國二的小女孩經過我身邊時突然說。
我一楞。
她們一路走,有台機車駛到她們後面,媽媽忙忙不迭地讓開:「歹勢 呀歹勢~」
這幾天過着的完全是大四的生活。大四的生活是怎樣呢?課都修完了,沒朋友,剩下幾個小時閒散工作。沒事就窩在房裡,上網看漫畫。書局都搬到好遠,腳踏車不能到,自己又沒機車。當年還有點錢,可以買書看,現在卻甚麼都不敢買,不敢動。因為,我沒錢。
工作時間不多,目前正準備一些電子書的出版計劃資料,以便一旦正式上班,可以立即使用。大約是半天工作,半天休息吧。
台南已經熟悉到不行,外面沒甚麼好逛,該去的地方都去過了,沒新鮮感,完全不想出門。而且,沒朋友在,一個人去不了吃到飽,只好又回到那條墮落街,
書沒半本,好想買,但走進書店,摸摸身上只剩下的兩千元,就不敢亂動。兩三個星期沒看書了,不讀書,無以言,打開word,小說都寫不出來,無從入手,腦袋裡面,無法組織任何文句,唯有打散文,打發時間。
去了一趟大東夜巿,沒去花園夜巿。並不喜歡去夜巿,夜巿,其實也沒甚麼,就是吃、吃、吃和吃。吃過了自己想吃的東西以後,夜巿這麼勞師動眾的事情,又只有一個人,去來幹甚麼?
故事重遊,既無舊友,亦無新事。總覺得自己,沒甚麼理由留在此地。台南太悠閒了,活像退休後的生活。我反而喜歡在香港,認定目標就向前衝的自己。
我知道這和台南無關,是我個性的問題。在台南,因為日子悠閒,太輕鬆,人的墮性很容易浮現。在香港,總覺得有某種無形的東西在背後逼迫着自己前進。十幾二十時,覺得台南這種步調很好,很不錯,沒甚麼壓力,卻仍是,痛苦地走了四年以後,便又回到香港。
如今,廿七了,陀飛輪的年紀,總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在外面的世界走了一圈,以為自己會有甚麼不一樣,能做些不一樣的事情。沒想到,其實,都一樣。中七畢業找工作,和大學畢業找工作,一樣。香港找工作、台灣找工作,也一樣。除非真能夠在某些特殊領域有突破發展,不然,人呀,或許,其實,走到哪裡都一樣。大家都差不多。
這兩個星期在台南走呀走,借到腳踏車,便往誠品跑,一逛就是兩三個小時。在台灣逛書局仍然是非常享受的事情,許多書我都沒看過,許多新品,翻譯的經典的新的舊的,香港全部都沒有。精品區的精品雖然買不起,但看一下,賞心悅目。
在書店內走了十數圈,想買一本書,結果沒買到半本。沒錢,忍一下。況且,我好像也不大想讀書,即使買了,也不能消解心中的鬱結吧。這豈不是和在香港時一樣?這幾年在香港,買書失去紓解壓力的功能,正正和現在一樣。
我懷念的,是大一大二,不知道博客來,為一本張愛玲,騎着腳踏車,走遍台南大小書局的感覺。前站兩間金石堂,十三樓的誠品,敦煌。後站的金典,學校圖書部,轉個彎再去成大書城。成大書城的盡頭就是台南誠品,有事沒事,我和學長、學弟,都愛一起去那邊,消磨一整個下午。
日子不總是愉快,報告失敗了,工作不順了,去一趟書局,買幾本書,回宿舍,讀讀讀。第二天又是新的一年。這幾年,卻無論買再多的書,讀再多的書,寫再多的文字,都彷彿,沒辦法消除昨日積累的疲憊。
走在德安百貨的新誠品,忽然明白到,買書再不能滿足自己,並非書的問題,是我自身的問題。台南其實沒變,一切都還好,而走在街上的我,覺得台南不再適合自己,不是因為台南變了,究其原因,是因為,我變了。我變得,更難滿足了。
以前去IKEA,總想着,找到工作、找到房子以後,就要從IKEA買書櫃,回去安放我的書,把小房間打造成心目中的窩居。這幾年,這些都達成了,結果,偶爾去一次IKEA也就再也提不起勁了。
然後,我便轉投其他東西的懷抱。電腦、相機、旅行⋯⋯漸漸在世界迷失了,惶惑了。
法師同事問我,這一陣子的不安到底是不想留在台南工作呢?抑或想家了。我答不上來。真要說的話,我覺得,好像台南比較有家的感覺,比較溫暖。可是,走在街上,回想到以前台南令我安忍的地方,可以任意地胡作非為,不過,我現在已經不喜歡這樣,沒規沒矩的任意妄為了。我⋯⋯長大了。
之前一直想回台灣做出版業,想接受比較基礎和扎實的訓練,回來後卻又覺得這裡及不上香港。或者如果這幾年我有儲一點錢,偶然回台南看一下,就不會這麼的期待回到台灣來吧。假如這次面試不成功,我會回到香港,然後,轉換一條新跑道。再也不當編輯,或許再也不做出版業。找一份簡單的,日復日的工作,堅持下去,別再想甚麼奇怪事情。五天工作天,也就足夠了。
學長居然沒責怪我有這種念頭,畢竟自從畢業以後,我便一心一意的在編輯這條路上走。和我擁有相同信念的學長,竟然十分爽快說,就轉吧,在香港,編輯不易做。我呆望着台南偶然驟雨的天空,想到昨日和今日的自己⋯⋯
台南沒變,一切都很好,一切都沒變,變的,是我。
前面有三母女攔路,我耐心的跟隨而不超越。走了兩分鐘,媽媽終於發現我,拉着兩個國中的小女孩,讓路。
超前約二十個身位,小樹邊停下,鎖車。
「欺負弱小。」應該不超過國二的小女孩經過我身邊時突然說。
我一楞。
她們一路走,有台機車駛到她們後面,媽媽忙忙不迭地讓開:「歹勢
這幾天過着的完全是大四的生活。大四的生活是怎樣呢?課都修完了,沒朋友,剩下幾個小時閒散工作。沒事就窩在房裡,上網看漫畫。書局都搬到好遠,腳踏車不能到,自己又沒機車。當年還有點錢,可以買書看,現在卻甚麼都不敢買,不敢動。因為,我沒錢。
工作時間不多,目前正準備一些電子書的出版計劃資料,以便一旦正式上班,可以立即使用。大約是半天工作,半天休息吧。
台南已經熟悉到不行,外面沒甚麼好逛,該去的地方都去過了,沒新鮮感,完全不想出門。而且,沒朋友在,一個人去不了吃到飽,只好又回到那條墮落街,
書沒半本,好想買,但走進書店,摸摸身上只剩下的兩千元,就不敢亂動。兩三個星期沒看書了,不讀書,無以言,打開word,小說都寫不出來,無從入手,腦袋裡面,無法組織任何文句,唯有打散文,打發時間。
去了一趟大東夜巿,沒去花園夜巿。並不喜歡去夜巿,夜巿,其實也沒甚麼,就是吃、吃、吃和吃。吃過了自己想吃的東西以後,夜巿這麼勞師動眾的事情,又只有一個人,去來幹甚麼?
故事重遊,既無舊友,亦無新事。總覺得自己,沒甚麼理由留在此地。台南太悠閒了,活像退休後的生活。我反而喜歡在香港,認定目標就向前衝的自己。
我知道這和台南無關,是我個性的問題。在台南,因為日子悠閒,太輕鬆,人的墮性很容易浮現。在香港,總覺得有某種無形的東西在背後逼迫着自己前進。十幾二十時,覺得台南這種步調很好,很不錯,沒甚麼壓力,卻仍是,痛苦地走了四年以後,便又回到香港。
如今,廿七了,陀飛輪的年紀,總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在外面的世界走了一圈,以為自己會有甚麼不一樣,能做些不一樣的事情。沒想到,其實,都一樣。中七畢業找工作,和大學畢業找工作,一樣。香港找工作、台灣找工作,也一樣。除非真能夠在某些特殊領域有突破發展,不然,人呀,或許,其實,走到哪裡都一樣。大家都差不多。
這兩個星期在台南走呀走,借到腳踏車,便往誠品跑,一逛就是兩三個小時。在台灣逛書局仍然是非常享受的事情,許多書我都沒看過,許多新品,翻譯的經典的新的舊的,香港全部都沒有。精品區的精品雖然買不起,但看一下,賞心悅目。
在書店內走了十數圈,想買一本書,結果沒買到半本。沒錢,忍一下。況且,我好像也不大想讀書,即使買了,也不能消解心中的鬱結吧。這豈不是和在香港時一樣?這幾年在香港,買書失去紓解壓力的功能,正正和現在一樣。
我懷念的,是大一大二,不知道博客來,為一本張愛玲,騎着腳踏車,走遍台南大小書局的感覺。前站兩間金石堂,十三樓的誠品,敦煌。後站的金典,學校圖書部,轉個彎再去成大書城。成大書城的盡頭就是台南誠品,有事沒事,我和學長、學弟,都愛一起去那邊,消磨一整個下午。
日子不總是愉快,報告失敗了,工作不順了,去一趟書局,買幾本書,回宿舍,讀讀讀。第二天又是新的一年。這幾年,卻無論買再多的書,讀再多的書,寫再多的文字,都彷彿,沒辦法消除昨日積累的疲憊。
走在德安百貨的新誠品,忽然明白到,買書再不能滿足自己,並非書的問題,是我自身的問題。台南其實沒變,一切都還好,而走在街上的我,覺得台南不再適合自己,不是因為台南變了,究其原因,是因為,我變了。我變得,更難滿足了。
以前去IKEA,總想着,找到工作、找到房子以後,就要從IKEA買書櫃,回去安放我的書,把小房間打造成心目中的窩居。這幾年,這些都達成了,結果,偶爾去一次IKEA也就再也提不起勁了。
然後,我便轉投其他東西的懷抱。電腦、相機、旅行⋯⋯漸漸在世界迷失了,惶惑了。
法師同事問我,這一陣子的不安到底是不想留在台南工作呢?抑或想家了。我答不上來。真要說的話,我覺得,好像台南比較有家的感覺,比較溫暖。可是,走在街上,回想到以前台南令我安忍的地方,可以任意地胡作非為,不過,我現在已經不喜歡這樣,沒規沒矩的任意妄為了。我⋯⋯長大了。
之前一直想回台灣做出版業,想接受比較基礎和扎實的訓練,回來後卻又覺得這裡及不上香港。或者如果這幾年我有儲一點錢,偶然回台南看一下,就不會這麼的期待回到台灣來吧。假如這次面試不成功,我會回到香港,然後,轉換一條新跑道。再也不當編輯,或許再也不做出版業。找一份簡單的,日復日的工作,堅持下去,別再想甚麼奇怪事情。五天工作天,也就足夠了。
學長居然沒責怪我有這種念頭,畢竟自從畢業以後,我便一心一意的在編輯這條路上走。和我擁有相同信念的學長,竟然十分爽快說,就轉吧,在香港,編輯不易做。我呆望着台南偶然驟雨的天空,想到昨日和今日的自己⋯⋯
台南沒變,一切都很好,一切都沒變,變的,是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