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大作戰──Nikon VS Canon

我猜,問「哪一家的相機比較好」這個問題,一定比問「照片怎麼拍才好看」的人多上好幾倍。至少在還沒有選擇「敗」那一家照相機之前,大家都會猶豫、考慮、拼命上網找資料,然後懷疑網上資料不盡不實,覺得自己的「感覺」最準確,又苦無「使用」機會。去店家捧着照相機玩一兩個小時又覺得太誇張怕被罵……
想起來我頗幸運,雖然沒有單反,但我已經玩過很多器械,包括︰D90、D7000、D3100、500D、550D、5DMK2、5DMK3、Sony A99、Nex 3,而且是每一抬最少拍了三百張的程度。甚至iphone、Canon和Nikon各類型的DC……因此,我覺得自己雖然不是專業的攝影師,應該也有資格談一談器械的選擇順便衝一下流量吧。

一、怎麼玩到想玩的機器

香港玩器械比台灣難,台灣租借攝影器械很便宜,二千元台幣就能租全幅機和鏡頭好幾天,香港租借一台全幅機,光是按金就已經等同買一台新機的價錢。如果我沒有兩萬玩,怎麼可能借機出去拍個一兩百張試機?沒拍過一兩百張怎麼肯定相機是否適合自己?你也不會不約會不拍拖就和一個女人結婚生兒子吧……

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去店家和客服,帶自己的SD卡去試。問朋友借也可以,假如你朋友夠慷慨(請記得連同說明書一併借)。公開一個私人秘技,是隨便借或買一台二手三手爛到不行的單眼,然後報攝影班(還要是那種出席率達80%退學費的班再加兩張現金卷),到時候一定必然你會不自覺接觸到非常多和你意想不到的攝影器材,不到一年你就變器材達人了。

香港的店家不大慷慨,問價錢,他們口頭上很樂意答你,試用,就很困難。買機器買鏡頭想提高試用成功率,可以借朋友的單反背在肩上。我試過好幾次兩手空空入店,沒人理我。背着單反進去,突然間很多銷貨員搭訕,並且他們比較不會騙你(例如大推貴價L鏡、N鏡、濾鏡)。

攝影,在香港是一場心理戰。

二、認清你的目標

假如你是完全的新手,購買新相機之前,請想清楚到底你想拍甚麼?
答案是肯定的︰全部都拍。

根據過去兩年的經驗,用「風景」、「人像」、「食物」、「商品」來分類,是極之不符合現實的假想。今天我和朋友出門行山,登山時,自然拍一點人像啦。到山頂,必然要拍個美美的日落。下山吃飯,哇,大餐,不拍嗎?路上買了個小擺設,回家再拍個開箱文炫耀……

所以買機器一開始便應以「全方位」、「全天候」考慮。而真正的分類應該是︰
  1. 預算先決
  2. 器材先決
  3. 後製先決
  4. 客服先決
預算先決無需多著墨。量力而為,不要買超出預算的器材,借錢、分期,太誇張了。最好現金一次過付清,最便宜又省手續費免掛慮。我認識有個人二十四個月分期了一台6D,原想來的想法非常美好,帶着6D去旅行左拍右拍順便把她女王升到一個超現實的層次,結果買相機耗盡了資金,一年多來相機都放在防潮箱裡借奉,又吝嗇不願借我……

別太清高說自己不追器材。男人嘛,泛用性、性能、規格和數據往往比作品質素更重要,不然哪會有這麼多人迷人間「胸」器呢?了解不同技術規格、比較,也是一種樂趣。買到CP值比別人高的器材,同樣是一種樂趣。而且明白器材的差異,也能夠更加確立自己的意向。

後製先決是關鍵因素。後製即很多大誤會的「發色」問題。不是那麼多人喜歡後製,不後製,即是直出Jpeg,而各家發色照片差異只有在直出Jpeg的情況下有差異。假如你是拍Raw,或者拍完Jpeg之後,放進Photoshop、Lightroom等後製軟體,會發現兩家的差異並不是那麼大。拿到外面沖印就更誇張了,我試過一張手震,曝光-2ev的照片,拿去柯達的店沖印,灰黑的地方變成鮮艷的紅。

客服亦是CP值的一項。花了好幾萬塊買一台機器,結果機器出問題時,客服幫不上忙,甚或收取高昂維修費。任誰都會不高興吧?覺得受騙吧?原廠支援外,其他店家的支援同樣重要。巿面上經銷商少的品牌,可能連客服都會打不通,或者客服中心在大陸,打電話去那個不會講廣東話的人硬要給講廣東話偽裝客服在香港……你說呢。

應該買單反嗎?

根據上述四項條件,已足夠了解自己需要一台甚麼樣的機器。然而,「單反窮三代」的可怕謠言之下,我們作為一個非專業只是拍來爽的阿貓阿狗,需要一台單反嗎?
我認為,有一台單反,進可攻,退可守

有人說,數碼時代單反價格較過去相宜,故購入便宜器材是合理的。我反而覺得單反的價錢並沒有大幅降低,而是其他攝影器材的價格提高了。下面半專業、無反相機各舉一台為例︰
半專業 X100s︰9580
無反 Sony Nex 7︰10290
最便宜的入門單反6000元有交易……

單反輸在重量、輕便,但單反同時擁有輸出和外觀優勢。我之前面試兼職記者,面試老闆問我有沒有單反,我說會用,急着要的話也可以出一台無反。他立即搖頭,不請。有幾個原因,一來是採訪時不夠專業,二來是輸出需要,單反可減少排版員製作時間(已有設定調控檔)。當然,這些原因不是老闆告訴我,是後來一些朋友跟我說的。所以,我最近很喜歡拍一張公司D90的照片,塞在履歷表裡面,再放幾張用DC拍的照片,騙他們說我已經有單反啦~~

結果仍是找不到兼職……可能是我沒刪EXIF吧……

三、Canon VS Nikon

終於打到正文了。
下面所講的分析全部都是實戰心得,兩家高中低階機器拍過兩三張後的痛不欲生的經驗回顧。文字假設大家和我一樣「腦殘」和「零技術」,若不中聽,請原諒我無知。

Canon

使用經驗︰500D、550D、5DMK2、5DMK3
發色︰Canon的人像發色恐怕是綁死一大票玩家的主要原因,特別是一些不後製的玩家和照片是給女王看的用家。我就很愛Canon偏淡的發色,拍景物時,因為淡,造成的視覺衝擊細,感覺上比較接近肉眼所見色彩。

顏色較淡的好處有二︰1. 光線不足的環境容易獲得正確曝光的影像。 2. 後製較容易有成功感。
第一點留待Nikon部份討論,現在談第2點。
Canon調色
上圖是朋友相機拍,左邊是原圖,右邊是調色圖。我只是簡單地提高曝光、飽和,就獲得滿意的影像。可如果是Nikon的照片,在不套用別人調控檔的情況下,得花非常大的力氣,才能擺脫Nikon直出Jpeg的發色,變成自己滿意的照片。

故我在發色方面所得的結論是,要是你能接受Nikon的發色,就去Nikon。Nikon把花拍成這個樣子,我是接受不了。

後製優勢︰除上述較易有成功感之外,Canon的後製最大優勢是DPP(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和自家的印表機。

有意學習後製,首先要明白一點「顏色隨軟件和硬件配置不同而有差別」。說話的全部內涵需要另開一文說明,本篇針對此話,只說明一點︰「只有用原廠軟體開啓的檔案顏色最準確」。

上文談及Canon和Nikon兩家的Raw檔,顏色幾乎沒有分別,主因是我是使用LR和PS兩套軟件讀取檔案。LR和PS神奇地無法準確判斷相機的自訂色彩,把Raw還原到純檔案模式。即,如果我在相機的調控檔,設定「飽和+3」,Jpeg直出會是「飽和+3」的效果,Raw檔卻是「飽和+0」的狀態。Raw檔要回復「飽和+3」的設定,必需使用原廠軟體,Canon是DPP,Nikon是ViewNX。前者免費,後者付費。

另一點,Canon有自家生產的印表機。照片的一條龍式服務遠較分拆上巿好,若有需要自己列印相片留念,由拍照、調色、列印,都可以使用Canon,色準絕對較拿到外面沖印或使用其他印表機準。我老闆就很喜歡叫我們用bother的彩印機印Nikon的照片然後問︰為甚麼印出來沒有照相機好看?聽到這句話我就知道大禍臨頭了。

客服支援︰這一個可能是香港獨有的優勢,詳細不講了,免得別人以為我收了Canon錢幫它打廣告。下圖截自Canon 70D官網
點此不能看大圖

最後補充一個我認為Canon最大最大的優點︰買機之後五年內不會生起換機升級的意欲。
因為,沒差個五年的機子,規格幾乎相同,毫無升級快感。一整個省錢

Nikon

使用經驗︰D90、D7000、D3100
首先說明,因為D90給我太多不愉快經驗,我對Nikon是有偏見的。歡迎發炮。
痛苦的D90
發色︰Nikon的發色到現在我仍接受不了。它的圖和機器一樣硬朗,看着覺得它一拳一拳打在臉上,極不好受。而且,許多時候那種顏色是無法輕易更改過來,例如這兩張照片︰
很想揍人。可是後來同事借我35mm和85mm的定焦鏡,隨意拍了幾張鳳梨穌之後,居然覺得D90的顏色非常討喜,Mobile 01的D7100測試,Nikon的人像顏色更驚艷不已。慢慢地也終於明白了其他人一早就知道的「Nikon照片偏灰之迷」。

Canon篇談過「1. 光線不足的環境容易正確曝光的影像」Nikon的偏灰和它息息相關。正如Mobile 01的測試顯示,Nikon的Jpeg色彩,比Canon高0.7EV~1.0EV。在不使用全手動(M模式)的情況下,相機平身會因應測光環境,自動調節曝光參數。假設兩台Canon、Nikon相機性能完全相同,正確曝光所需之參數為︰ISO 1600 -- f/3.5 -- 1/60,不能開閃光燈。

ISO和光圈固定,Nikon相機判斷+0.7EV,快門便會降至 1/30,手震機會大增。快門不變、光圈不變,+0.7EV,ISO自動調高至3600,雜訊更多。所以,如果拍照時,把參數設定和Canon一樣,在Nikon的標準,是一張「曝光不足」的照片,再連同高反差、高銳利的特徵,在技術不足的使用者手上,Nikon的照片便容易偏灰。打個譬喻,Canon是一片放了三匙鹽的薯片,鹽不夠,味道是零匙鹽。Nikon是一片七匙鹽的薯片,一下子掉到零匙鹽……

+0.7EV的啟示︰Nikon並非無緣無故+0.7EV,我強烈懷疑這個設定是「針對人像」而設。人類喜歡較光、較白的照片,人像更是如此。EV偏高照片的通透感、淨白感,是許多人像攝影追求的標準,亮一點的照片細節較少,更可達到美肌淨白的效果。然而類似的感覺,用Kit鏡不明顯,插上定焦之後,那種迷幻的氛圍永世難忘。相反Canon的kit鏡和平價定焦,差別沒有那麼大,紅色溢出依舊惱人……

然而拍建築物,細節便會少了,不真實。天空容易過曝………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解決問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手動檔。或者後製時調低曝光。

規格制霸︰Nikon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它敢於下放規格。拿對焦點比較,便會覺得兩者差異非常大。D3300的對焦點達39點,700D對焦點9點;D7100對焦點51點,70D19點全十字……從數據看,Canon完敗。加上Nikon的像素和其他設備,就會明白為甚麼許多人跳家。

只不過數據歸數據,使用歸使用。真正拿到手上,會覺得39、51對焦點,不是這麼親民。我是個幾乎只用中央對央點的白痴,一下子由D90的9點升上51點,實在不知所措。另一方面,Nikon的Kit鏡再多對焦點,都不會有感覺。用上85mm,甚至200以上的鏡頭拍近的東西,才比較有感覺。亦即,功能愈強大的機器需要相應技術才可發揮自如,不然只是徒添煩惱。


◎小結︰

許多東西沒有比較,例如鏡頭群、閃燈……不過這些資訊,google一下應該可以找得到,而且全是一些買不起的東西。網上流傳「拍人Canon、拍景Nikon」,已經是上一個世代的講法。我就覺得D7100的人像比70D好看多了。按照兩家公司目前的發展方向,未來可能要改成︰「拍片Canon、拍照Nikon」。

如果有時間、有閒情,不妨追踪兩家公司的開發理念、專長,看看哪一家的理念和自己相同。喜歡擠牙膏的去Canon,喜歡挑戰規格的去Nikon。長遠發展理念永遠較目前產品質素重要,一個不慎買了產品之後公司倒閉,真是欲哭無淚。

另外,一個小小的觀察。過去出活動的一年,遇上其他攝影工作團隊,他們往往一個團隊使用同一品牌的機器,其中以Canon居多。可能與香港人拍婚攝、活動為主不無關係。然而也遇過一位業界火紅的攝影師,他是用Nikon的全幅機,柔光罩閃光燈連機器的長度由下巴一直延伸到肚臍,找他的老闆喜歡他的照片「夠霸氣」,有事沒事都找他。

我研究了許久的結論是,如果自己付錢,我會敗Canon;如果公司付錢,會選Nikon。若是新手玩家,無意搞很多複雜的東西,最好別挑高階機。初階機Canon易用許多,跟傻瓜機沒兩樣;Nikon的初階機已經甚具挑戰性。但無論選擇甚麼機器,甚麼品牌,都要花一點時間適應,先掃個一兩千張再說,一下子實戰,挫敗感會很強。很多人只是想買,不是想拍,一旦有些許挫敗感就放棄。我的意見是,口袋夠深的話,即管敗下去吧。

最後,我很認真的忠告︰這篇文章純屬嘴炮,別太認真。而我個人覺得最強大的攝影器材……是iPhone。



延伸資訊︰

  1. 賀禎禎攝影小玩意︰[聊攝影13] 我該買單眼嗎 01-了解照片細節與用途

留言

  1. 最讚的一句"最強大的攝影器材……是iPhone。"

    回覆刪除
    回覆
    1. 嗯啊~"~
      所以我考慮了兩年,都狠不下心換iphone。

      刪除
  2. 太強大的分析文
    超易懂

    謝謝你^^

    回覆刪除
    回覆
    1. :-) 感激回覆
      小美你留了兩次言,
      其中一次我刪掉囉。抱歉。

      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