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敗了一件人生最昂貴的物品,(曾經)地上最強筆電︰MacBook Pro with Retina 2013。
買這部電腦之前,我一如概往猶豫了半年,掙扎了半年,苦惱了半年,調查了半年,展望了半年,出入3C店舖最百次。一如我買照相機一樣,在入手之前,已經摸熟了它百分之三十的功能。使用一年後,我可以很肯定地說︰已經回不去了。
學姐上月去深水埗組裝了一台新主機,價值2000大元。回家才發現電腦沒有灌Windows,我燒了Windows、她卻不會灌。她很生氣,咬定是硬件問題,搬機器回深水埗,對方勸他買正版的Windows和Office,幾經波折她買了,及後找同事幫忙灌好,卻問︰怎麼不是XP?
如果買Mac就沒有這個問題,打開即用。如今用了一年,沒啥重灌需要。Windows一年不重灌,幾乎不可能。Mac的軟件也較Windows易用。想當年我第一次用Windows Movie Marker,極想撞牆。iMovie就比較好用,運轉快得多。
Mac還有一個優點,不會使用的東西不用管它。Windows久不久就需要用CC Clear一類的軟件清理作業系統。有些軟件,明明沒有打開、沒碰過,它都會私底下在背後運作。最明顯是有時電腦跑着跑着,硬碟突然很吵,lag機,記憶體不足甚至會死機。討論區說Mac也會發生類似情況,但至少我沒試過。
一位法師同事的HP筆電是美國買,回港兩個月不到,喇叭出問題。他打電話給香港客服,對方要求他帶︰證照正副本、香港身份證正副本、收據、電腦連原本包裝,四樣東西辦公時間到港島區的維修中心登記檢查……最後他拿去電腦中心
聽說Dell的電腦售後服務也是無與倫比。前同事的前同事任Dell維修員,據她轉述前同事說,Dell維修員坐的士去客戶家維修,車費可以報公帳。既不用坐辦公室,又可以到處去,超爽。
當然,桌上型的iMac和外遊就沒關係了……
花大錢買來的東西反而令自己生氣,何必呢?Mac不會,由開箱一刻就不會。我敢保證。慢慢發掘Mac的好處,它能夠用Windows一半的力氣,做出Windows相同的事情。順便講一些幾年前的故事。
活死人學長當年延畢,期末考時電腦突然掛點。他老哥兩天後要交報告,報告交不出來,研究所就不用上了。他很焦急,立即去北門路買一台小筆電。那是小筆電火紅的年代,他買了一台笨Q,覺得又便宜又化算又能應急。沒想到用一個晚上,小筆電又掛點了,打了一晚的報告又沒了,情急之下拿去店家換,店家說他們不管換機,直接打去笨Q的客服。笨Q的客服三天之後,取機回廠「檢查」,要「確認原因」才「考慮替換零件」。搞了一個多禮拜,最後笨Q換了一台新的給學長。後來好像賣掉。
雖說運氣佔很大比重,或許與系統無關。然而客服也是購物重要的一環,生產商愈多,能掌控的部份就愈少,出問題的情況變相增加。坦白說,用windows的這些年受的氣都難道還不足夠成為嘗試新平台的理由嗎?
不過有一樣事情Mac及不上Windows,支援軟體少。特別是IE的問題。IE這個中世紀的瀏覽器,掌握了我的經濟命脈,網上銀行仍以IE為主。暫時未找到解決辦法,希望之後能解決。
粗略比價,Mac大約貴了2000塊。然而,這只是開始而已。
當你擁有Mac之後,你就會想,不如敗個配件吧。然後上網看看,原廠光一個耳機就288,保護殼三百多,一個外置硬碟動輒700元以上,更枉談iPad、iPhone。這全因為用Mac之後,很快會被Mac的軟件綁死。這也是Mac的魅力之一,容後再談。
所以,Mac的入門價位確實比Windows高,而且很難忍得住往後的誘惑。加入Mac陣營必須有相應的心理準備,需要控制開支。心動,但千萬不要立即行動。一年之後,你會覺得當初付出的都是值得的。
但為甚麼搞美術設計的都愛用Mac?是歷史因素。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科技世界的很長大約五至七年),某些美術設計的軟件只有Mac能運行。例如Photoshop、Pagemarker。使得平面設計、攝影,甚至印刷廠都以Mac為主,那麼處於生產工序中遊的出版社也忍痛用Mac。就像Windows一樣,用久了,就不想換平台。
假如你是對色彩很敏感的人,買Mac就沒錯了。在Windows,若需要達到Mac的程度,首先你要有一台很好的電腦,一個很好的螢幕,然後去租或買一台螢幕調色器,再自學或交給相關專業調較顏色(等同樂器調音),才可獲得比較準確的顏色。可是,在我公司裡,只有美術總監有這樣的配備。
有一點卻是Mac和Windows使用者共同犯的錯誤︰螢幕顯示色彩等如列印色彩。未經調校的螢幕無論Mac和Windows和列印色彩都不一樣。螢幕的色彩是sRGB為基準,印刷的色彩是CMYK為基準。這也是為甚麼照片盡量不要用家用彩色印表機輸出,拿出沖洗店輸出更佳的原因。
延伸資訊
買這部電腦之前,我一如概往猶豫了半年,掙扎了半年,苦惱了半年,調查了半年,展望了半年,出入3C店舖最百次。一如我買照相機一樣,在入手之前,已經摸熟了它百分之三十的功能。使用一年後,我可以很肯定地說︰已經回不去了。
誰該買Mac?
到底甚麼人應該用Apple的電腦?我認為你需要符合三個條件︰一︰電腦白痴
二︰經常外遊
三︰渴望快樂
一︰電腦白痴
如果你是電腦白痴,身邊又沒有熟悉電腦的人幫忙,那麼,買Apple的電腦就再適合不過了。白痴到甚麼程度呢?在這裡要出賣一下我學姐。學姐上月去深水埗組裝了一台新主機,價值2000大元。回家才發現電腦沒有灌Windows,我燒了Windows、她卻不會灌。她很生氣,咬定是硬件問題,搬機器回深水埗,對方勸他買正版的Windows和Office,幾經波折她買了,及後找同事幫忙灌好,卻問︰怎麼不是XP?
如果買Mac就沒有這個問題,打開即用。如今用了一年,沒啥重灌需要。Windows一年不重灌,幾乎不可能。Mac的軟件也較Windows易用。想當年我第一次用Windows Movie Marker,極想撞牆。iMovie就比較好用,運轉快得多。
Mac還有一個優點,不會使用的東西不用管它。Windows久不久就需要用CC Clear一類的軟件清理作業系統。有些軟件,明明沒有打開、沒碰過,它都會私底下在背後運作。最明顯是有時電腦跑着跑着,硬碟突然很吵,lag機,記憶體不足甚至會死機。討論區說Mac也會發生類似情況,但至少我沒試過。
二︰經常外遊
Mac是全球保固,去到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間Apple Store都能修理。我買Mac,其中一個考慮也是全球保固,到澳洲以後不用怕壞掉。一位法師同事的HP筆電是美國買,回港兩個月不到,喇叭出問題。他打電話給香港客服,對方要求他帶︰證照正副本、香港身份證正副本、收據、電腦連原本包裝,四樣東西辦公時間到港島區的維修中心登記檢查……最後他拿去電腦中心
聽說Dell的電腦售後服務也是無與倫比。前同事的前同事任Dell維修員,據她轉述前同事說,Dell維修員坐的士去客戶家維修,車費可以報公帳。既不用坐辦公室,又可以到處去,超爽。
當然,桌上型的iMac和外遊就沒關係了……
三、渴望快樂
雖說「不以物起,不以己」,但老實說,天底下多少人能達到這種境界?花大錢買來的東西反而令自己生氣,何必呢?Mac不會,由開箱一刻就不會。我敢保證。慢慢發掘Mac的好處,它能夠用Windows一半的力氣,做出Windows相同的事情。順便講一些幾年前的故事。
活死人學長當年延畢,期末考時電腦突然掛點。他老哥兩天後要交報告,報告交不出來,研究所就不用上了。他很焦急,立即去北門路買一台小筆電。那是小筆電火紅的年代,他買了一台笨Q,覺得又便宜又化算又能應急。沒想到用一個晚上,小筆電又掛點了,打了一晚的報告又沒了,情急之下拿去店家換,店家說他們不管換機,直接打去笨Q的客服。笨Q的客服三天之後,取機回廠「檢查」,要「確認原因」才「考慮替換零件」。搞了一個多禮拜,最後笨Q換了一台新的給學長。後來好像賣掉。
雖說運氣佔很大比重,或許與系統無關。然而客服也是購物重要的一環,生產商愈多,能掌控的部份就愈少,出問題的情況變相增加。坦白說,用windows的這些年受的氣都難道還不足夠成為嘗試新平台的理由嗎?
不過有一樣事情Mac及不上Windows,支援軟體少。特別是IE的問題。IE這個中世紀的瀏覽器,掌握了我的經濟命脈,網上銀行仍以IE為主。暫時未找到解決辦法,希望之後能解決。
比我用的小筆電更簿@@ |
Mac的誤區
使用Mac一年,朋友間、同事間問過我一些問題,茲整理和解答如下︰1.用Mac等於有錢
大家看到Mac的價位都會嚇一跳。總覺得Mac的價錢可以換到高好幾級的硬體和配置。Mac是奢侈品,PC將將就就,兩千元就行了……是不是真的?又來我最愛的事情︰比價。
CPU
|
Ram
|
Display
|
Price
|
|
Dell Inspiron | 3.1 GHz i5 | 8GM | AMD 2GB | 7999 |
iMac | 2.7GHz i5 | 8GB | GeForce 1GB | 1,1488 |
Dell XPS | 3.2 GHz | 16GB | GeForce 2GB | 13999 |
MBPR | 2.0 GHz i7 | 8GB | GeForce 2GB | 15288 |
粗略比價,Mac大約貴了2000塊。然而,這只是開始而已。
當你擁有Mac之後,你就會想,不如敗個配件吧。然後上網看看,原廠光一個耳機就288,保護殼三百多,一個外置硬碟動輒700元以上,更枉談iPad、iPhone。這全因為用Mac之後,很快會被Mac的軟件綁死。這也是Mac的魅力之一,容後再談。
所以,Mac的入門價位確實比Windows高,而且很難忍得住往後的誘惑。加入Mac陣營必須有相應的心理準備,需要控制開支。心動,但千萬不要立即行動。一年之後,你會覺得當初付出的都是值得的。
2.設計美術才合用
這是另一個誤區。數碼港一家電影特技公司曾經說過,他們覺得在Windows做特效,比Mac快,他們公司只配備一台Mac作平台溝通之用。但為甚麼搞美術設計的都愛用Mac?是歷史因素。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科技世界的很長大約五至七年),某些美術設計的軟件只有Mac能運行。例如Photoshop、Pagemarker。使得平面設計、攝影,甚至印刷廠都以Mac為主,那麼處於生產工序中遊的出版社也忍痛用Mac。就像Windows一樣,用久了,就不想換平台。
3.Mac的顏色較漂亮
一張圖在Windows,不同軟件打開,色差可以很大。色相、飽和度,絕對會疑惑,何況每台電腦接駁的螢幕顯示色彩都不儘相同。可是在Mac,不同軟體打開,差異沒那麼大,至少我肉眼無法分出來。可見賈柏斯應該是對顏色非常敏感的人。一般人拍的照片、相片放到Mac裡面,和放到Windows裡面,感覺完全不一樣,明明一張普通照片,會變成大師照。但放到沒有調色的Windows看,會給打成凡人。(MAC & WINDOWS 色彩管理差異)假如你是對色彩很敏感的人,買Mac就沒錯了。在Windows,若需要達到Mac的程度,首先你要有一台很好的電腦,一個很好的螢幕,然後去租或買一台螢幕調色器,再自學或交給相關專業調較顏色(等同樂器調音),才可獲得比較準確的顏色。可是,在我公司裡,只有美術總監有這樣的配備。
有一點卻是Mac和Windows使用者共同犯的錯誤︰螢幕顯示色彩等如列印色彩。未經調校的螢幕無論Mac和Windows和列印色彩都不一樣。螢幕的色彩是sRGB為基準,印刷的色彩是CMYK為基準。這也是為甚麼照片盡量不要用家用彩色印表機輸出,拿出沖洗店輸出更佳的原因。
重度Google 使用者的筆記
給標題騙進來的各位請別擔心,我還是會切題。
之所以我把題目訂為「Google 使用者」而不是「Windows」使用者,主要原因是我大部份工作均透過Google來完成。Chrome 或 Firefox裝進USB,直接打開Blogger、Google Drive,打文章、摘重點,Gmail、Google Reader收集資訊……我坐在電腦前面,80%時間是上網,透過Chrome和Firefox,Windows、Mac毫無分別,甚至Lunix我都用過一陣子。基本上實際上沒有太大分別。
那麼我為甚麼要買Mac呢?Mac在電腦使用行為方面,有否改善我的生活和習慣?
答案是正面的。
雖然iPhoto不能直接發佈圖片到G+ Photo,雖然iMovie和youtube沒半點關連。有時甚麼覺得Page遠及不上Google Drive便利。只不過,過去一年,我使用電腦的時間相對減少了,因工作效率提高。
先以製圖為例。在Windows上面,我處理圖片必先把Jpeg和Raw,通常先要滙入LR(如果有),如果沒有,又要利用不同軟件、不同電腦。在Mac,SD card插進去,便可直接用iPhoto處理。亦因為Rentia螢幕很漂亮,圖基本上都不需要怎麼修就足夠自High。
文字處理Mac並沒有特別的優勢,它使用第五代倉頡碼,與常用的第三代倉頡碼的差異,令我困惱了一個月⋯⋯結果個多月前升級一併解決了問題。無論用Page、Word、Google Doc都一樣。唯獨PDF輸出,電子書排版,iBooks Author大大減省了工作量。可直接輸出PDF,省去很多ID的先行設定。而且新版的OS 內建iBook,省卻我死命向朋友借iPhone、iPad測試電子書的過程。光是「測試」這一環就省去三天時間。
也因為Mac內建的程式太好用,漸漸對Google的服務,依賴度降低。舉gmail為例,我雖用Android手機,可是我永遠不會把gmail的通訊錄和手機、Mac聯絡人同步。因gmail的聯絡人很多只是聯絡過一次的,發過一次mail的,完全不是朋友。我又沒力氣一個一個重新整理。故此,我寧願重零開始。
然而,這也產生了另一個問題──愈來愈覺得被Mac綁住。假如我需要換手機,我會優先考慮iphone,如果換新筆電、買新平板,我也會優先考慮Mac book air、iPad,實現「無痛轉移」。再加上google reader 刪掉的痛,令我對google 的服務產生疑慮──不知道下一個刪掉的是哪個,搞不好就是Blogger。這個問題Apple都可能會出現,應該說是3C產品的通病,只是相對google而言穩定一些而已。
只不過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遊戲用Windows,工作用Mac Book。MBPR玩軒轅劍還要額外裝個Windows,動不動就跑上60度……呼。
那麼我為甚麼要買Mac呢?Mac在電腦使用行為方面,有否改善我的生活和習慣?
答案是正面的。
雖然iPhoto不能直接發佈圖片到G+ Photo,雖然iMovie和youtube沒半點關連。有時甚麼覺得Page遠及不上Google Drive便利。只不過,過去一年,我使用電腦的時間相對減少了,因工作效率提高。
先以製圖為例。在Windows上面,我處理圖片必先把Jpeg和Raw,通常先要滙入LR(如果有),如果沒有,又要利用不同軟件、不同電腦。在Mac,SD card插進去,便可直接用iPhoto處理。亦因為Rentia螢幕很漂亮,圖基本上都不需要怎麼修就足夠自High。
文字處理Mac並沒有特別的優勢,它使用第五代倉頡碼,與常用的第三代倉頡碼的差異,令我困惱了一個月⋯⋯結果個多月前升級一併解決了問題。無論用Page、Word、Google Doc都一樣。唯獨PDF輸出,電子書排版,iBooks Author大大減省了工作量。可直接輸出PDF,省去很多ID的先行設定。而且新版的OS 內建iBook,省卻我死命向朋友借iPhone、iPad測試電子書的過程。光是「測試」這一環就省去三天時間。
也因為Mac內建的程式太好用,漸漸對Google的服務,依賴度降低。舉gmail為例,我雖用Android手機,可是我永遠不會把gmail的通訊錄和手機、Mac聯絡人同步。因gmail的聯絡人很多只是聯絡過一次的,發過一次mail的,完全不是朋友。我又沒力氣一個一個重新整理。故此,我寧願重零開始。
然而,這也產生了另一個問題──愈來愈覺得被Mac綁住。假如我需要換手機,我會優先考慮iphone,如果換新筆電、買新平板,我也會優先考慮Mac book air、iPad,實現「無痛轉移」。再加上google reader 刪掉的痛,令我對google 的服務產生疑慮──不知道下一個刪掉的是哪個,搞不好就是Blogger。這個問題Apple都可能會出現,應該說是3C產品的通病,只是相對google而言穩定一些而已。
◎小結
後賈柏斯時代,很多人認為蘋果快要沒落,我卻是2013年才加入蘋果的陣營,此前是一個堅決反蘋果的人。世事總有許多陰差陽錯,恰巧用三年的小筆電壞了,恰巧需要學排版,恰巧公司給我一台沒有說明說的單反,恰巧要去澳洲……當時挑選電腦,看資料看到人煩惱不堪。在公司製作部巡迴,看見美編大哥們超炫地舞弄他們的2009年版iMac……怎麼電腦可以跑這麼快?怎麼電腦可以乾淨成這個樣子……只不過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遊戲用Windows,工作用Mac Book。MBPR玩軒轅劍還要額外裝個Windows,動不動就跑上60度……呼。
延伸資訊
- 電腦玩物:MAC新手日記
现在iphoto也被打入冷宫了…
回覆刪除是啊~~原本很好用的說。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