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cn終於殺到

上網看到Amazon的殺手級電子閱讀器kindle終於在今天在大陸上巿,預計售價849RMB,算一下約1100HKD,比我直接美國訂來的1300HKD便宜。上回kindle殺入日本,半價發售,約600HKD,超便宜。若不是我有一台加上最近缺錢,早就請剛去日本的活死人學長訂一台回來玩玩了。

事實上去年12月底,kindle.cn已靜稍稍地上巿,當當網立即割價傾銷電子書還擊。就書目而言,當當網比kindle吸引多了,但是當當讀書客戶端沒有在google play 上架,即使掃瞄QRcode,也下載不了。故此……我也沒辦法。
華文出版好像硬要和世界閱讀趨勢唱反調,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投入數位出版時,華文世界卻普遍不接受,2012年電子書銷量佔出版界利潤不到1/100。老貓先生在科學人雜誌撰文〈為什麼華文電子書巿場靜悄悄?〉指出,整個華文出版界沒有動力,詳細分析Amazon最初期的電子書營銷策略──賣一本虧三美元。我認為華文電子出版遲滯的原因說穿了也只是兩個︰一、消費者習慣,二、出版環境太差。

一、消費者習慣
一個字,差。華文數位世界、網絡世界太習慣「免費」獲得圖書,很久很久以前已經絕版了、沒有版權的公共財產圖書,倒也罷了。許多新書、暢銷書,都能夠輕易在網絡上找到。近日G+的電子書屋以及電子書交流群組,均有幾位「善心人」免費分享電子書。我去看過,哇靠!百度空間,隨便一個都5GB,兩三個加起來就15GB。按一本epub 300mb來計算,裡面的資訊一輩子都讀不完,光是下載都要分好幾十次……更令我驚訝的是,去年我託人做了兩本暢銷書的電子版,掛在網上,銷情悲慘。那本書赫然在百度空間上免費下載,檔案修改日期比我製作還早了一個月……而那是免費的書,百份之一百沒有版權。
這樣的出版情況,出版社自然不願意投資。即使投資了,虧捐也在預料之中,助長盜版才更令人頭痛。其中一位分享電子書的網友就明言,他趁着當當特價的檔兒買書,然後破解,供大夥下載。
我心唸︰真係多得佢唔少………然後去DL= =!

二、出版環境太差
出版社在電子出版上四分五裂的情況在〈電子書研究心得(1)〉略為討論過,這個問題至今仍然未能解決。許多出版社不願意放手,把自己出版的「內容」移送至別家公司的「平台」發佈。華文世界目前也找不到一個像Amazon、ibook那樣權威的、統一的電子出版平台。
請留意,最大的電子出版平台本身不生產圖書內容,純粹代賣,並提供一定程度的轉檔和售後服務。而且Amazon和Apple都用硬件絪綁,買了kindle或ipad,自然會買內容。他們好像從來不擔心東西做出來會虧本──事實證明他們很賺。
華文世界著名的電子書生產商漢王就不是如此了。他們的電子書賣得比kindle還貴,有些是ipad的一半價格。可是他們在「內容」方面處於極端劣勢,劣勢源於消費者習慣以及出版社、作者缺乏連結有關。反正沒甚麼人用就對啦唉真是的。在大陸買一本書三十元的情況下,有多少人願意花三千元買一台電子書而且裡面內容缺缺的機器?
另一個問題是,目前華文出版主要的兩個區塊︰大陸、台灣。兩地的電子書結算均以該地貨幣為單位,信用卡要收手續費,加上滙率差,一本電子書的價格未必比實體書便宜。以及那些有的沒的的app閱讀體驗之差,倒不如跑去買一本實體書。

◎解決方法──以下純粹幻想
1.無國界出版平台
很多人都忽略華文世界有兩個很重要的閱讀巿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他們買實體書,幾乎只有透過進口(給大眾壟斷了?)一途,售價是原價的三倍(所以我學長說他要在畢業前買一輩子都看不完的書回馬拉)。
只要出版社願意提供版權,再設一個使用電子貨幣的出版平台,即使不打折,我相信星、馬那邊仍會有一定的支持量(仍比原本便宜兩倍)。況且跨國電子貨幣早已不是新鮮事兒,淘寶、Apple都在搞。平台負費人只需要聯合各出版社,與其中一家既有的網絡商店商討,建設一個專門供出版社掛書的網站,全球性銷售,打破地域界限,這才是網絡或電子書應該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2.絪綁作者而非消費者
消費者是一班仆街,哪裡便宜就往哪裡買,有免費的絕不掏錢包。因此我一直覺得絪綁作者才是出版社真正要做的事情。先在網絡發佈,再出售印刷成書。
目前,鮮網、17K等創作網站似乎在做同樣的事情,連Amazon都推出同人小說網kindle word。網站的成功自不待言,可是,細心留意,他們出的書無非是流行書、輕小說,沒甚麼「嚴肅」作品。消費者、讀者,絕對不是因為這些網站有良好的閱讀體驗而停留、付錢,幾乎可以肯定,全因作者,才刺激瀏覽量。出版社在這方面是非常被動的,一旦作者不再在你的網站發佈作品,轉投其他網站,甚或其他出版社用重金挖角,另行寫新書,那些不甚長暢的書能替出版社維持多久的營利?
可是要留住作者不容易,以前作者和編輯的關係密切,還可以動之以情。現在作者和編輯關係淡如水,編輯好像都不太珍惜作者,作者又老是覺得編輯跟他們作對。剩下以讀者數量和瀏覽量決勝負的此刻,到底該怎麼辦?我也不曉得。

3.先電子後實體
實體出版物成本高、風險大,非常大,書賣不掉等於垃圾。倉存壓力、資金積貯……最慘是出了未必賣。類似的做法幾乎等同創作網站,讀者覺得好,才選擇性印刷成書。然而讀者導向最終極的姿態則是文學的消亡。出版物之中有一個區塊幾乎是百分之九十虧本,而這些正是一般大眾無法欣賞的文學作品,以巿場導向,文學必然會完蛋。
我的想法是,當決定要做一本書的時候,就應同時出三個版本。一個是免費電子版,用來宣傳、打響名堂。一個是電子出售的,賺些小錢。另一個是印刷版。三個版本同時製作,而印刷版可供消費者在覺得需要時,不需用額外金錢,自行拿去(或出版社聯繫)的印刷廠,自行印刷,印刷廠(數碼印刷為佳)方面有較便宜的價格,包括裝釘服務。至於有沒有辦法賺錢嘛……呃……再說啦。


延伸資訊︰
銷售平台
出版新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