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教科書

輾轉認識了一位澳門僑生,算起來是學妹輩的,她說澳門太少,中學教科書用的也是香港出版社的書,但教科書很貴,問我有沒有辦法,搞一點像租教科書的事情。我說不可能做到的,Aamzon的租教科書業務主要針對大專學生,中學要辦,目前的情況恐怕不可行。



文化產業的原罪
好多年前我已經強調文化產業和別的產業一樣,都需要營利,需要賺錢,不賺錢後面的人吃甚麼呢?難道寫書設計印刷的從業員是吸風飲露的仙人嗎?可惜一般巿民大眾不是這麼想,特別是香港。香港人覺得所有搞文化藝術的都不配吃飯、不配人們付錢買他們的產品。在學院研究學問的是米蟲,寫書的作家更是應該早點拿去堆填的社會垃圾。所以香港父母是極強烈地反對子女讀文科,即使讀,也要搭會計經濟管理。
這種原罪延伸到教科書之上,便成了悲劇。姑且列舉幾項教科書主要銷費者──家長埋怨的理由︰
  1. 年年改版,只改一點謀取暴利。
  2. 不買不行,課一定要上。
  3. 二手巿場買不到或不收舊教科書。
至於使用者學生,他們主要的觀點如下︰
  1. 這本書考不考?不考不買。
  2. 不要寫太多筆記,以免明年賣不出去。
  3. 買教科書不如買精讀本和考古題。
由此可見所謂的原罪,不但是教科書,甚至延伸到其他文化產業和藝術產業的原罪莫過於「它們是生命裡不需要的東西」。在其他範疇,例如圖書、舞台劇、電影,只要不參加、不購買,人們就可以不埋怨,不理會(雖然很多香港人喜歡一看見別人讀書或看電影便大罵他們浪費金錢云云)。可是教科書是生活「必需購買品」,被逼購買一堆「必需」而「不被需要」的物品,這份怨氣之重,可想而知。當家長沒有足夠識見挖出真正的幕後黑手,就會把責任歸吝於可見看見的幕前人物︰出版社。

為甚麼香港人不需要教科書
愈往上讀,學生會發現教科書愈來愈不重要。小學的教科書和其他教材──錄音、影片、活動教材……小學生使用較多。初中也很常用教科書,主要因為書上的內容可以搬字過紙到作業本上。然而到了高中,多數習題都是考古題,老師也會發講義,教書科的用途只剩下圖片和一些舊資料。大學更不用說,香港沒有任何一家專為大專學生出教科書的出版社,大部份課堂是進口歐美教科書,動輒兩三百元一本,而大學的教科書和考試的關係又較為淺薄,所以,大學生更不願買書了。
此舉在文化人以及大部份教授眼中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為甚麼學生因為不考而不買呢?他們難道不希望吸收書中的知識嗎?是的,現在的學生不是求知而來,是求學位而來。一本書,教授眼中看見的是知識,學生眼中卻看成是否值得投資的工具。
無疑「實用主義」和「應試教授」是大大地超越「知識就是力量」和「終生學習」,香港人相信的只是「文憑就是金錢」和「終生學位」。教科書既然損耗金錢,與學位的關係又不夠密切,遭香港人遺棄是理所當然。因此,強逼買教科書的罪行在情感上等同強姦,不論男女老幼大小全面強姦港人的教科書出版社犯下此等大罪,必然墮進阿鼻地獄受苦,永世不得超生。

另一個為人垢病的原因,是教科書的二手巿場的病態發展。大學時我們都很愛向學長姐買二手的教科書,理工科更是如此。讀過《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都應該明白二手教科書的珍貴之處,全在於上一手主人的筆記和心得,能讓新主人順利通過各種考試。
可是香港教科書,特別是中學教科書的二手巿場,筆記太多的教科書,書店拒絕回收──家長和學生不喜歡。香港人看待二手教科書的態度和衣服、手袋一模一樣,愈新愈好,最好買下兩天後立即賣出,就能撿到便宜貨了!所以很多學生上課時不願在課本上做筆記,免得來年無法賣出。緒如此類的病態發展,導致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書商惡意vs家長發難
為免二手書影響新書銷路,教科書商開始一年一少改,兩年一大改,「逼迫」家長和學生買新書。如果是手機或電腦,家長必定很歡迎他們改款,即使iphone每年一小改,都仍然能夠大賣。可是教科書每年一小改,遭受的指罵和責難的數字剛好與排隊買iphone的人龍大概相差無幾。
大學教科書,即使三五年改版一次,教授也未必用新版本,舊版還會在巿面上流通一段日子。中學教科書卻不然,新版推出,舊版回收,難以尋獲。而且中學教師也一定用新版書,學生用舊版,很可能便跟不上。
八月底有一天去沙田商務逛書店,某位家長在教科書販售處以一種非常高段的手法要求對方打折︰「這家出版社是你們公司的,這家書店也是你們公司的,你們的成本一定很低,為甚麼要賣那麼貴?」足足擾嚷了十分鐘有多,最後經理帶了他出門私下解決。
事情也的確如此,香港某些教科書出版社是出版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可是成本不一定能壓低。首先教科書的限制非常非常大,教育處對內容、版型、地圖甚至漫畫都有嚴格的規定,而教科書的編撰學歷又不是一般的高,碩士入門,博士打底。老實說,編個中學教科書,根本用不着這麼高學歷的背景的編撰人員,只要邀幾個專家學者審核就行了。原因無他,香港的教科書並不是為了教育而存在,只是為考試而存在。
個多月前替某學生補習中史,中四升中五,要補一補。我連帶着中史和文學一起補,翻了一下她的中史課本,發現錯誤的地方和十年前我讀書的時候一樣。最明顯的錯誤是秦皇漢武的比較。這條習題的字眼和參考答案居然和十年前的一模一樣,即秦皇雖然暴政啦但他很多建樹,漢武雖然獨尊儒術啦可是暗地裡是法家治國云云。我說這樣的論點怎麼還在呢?而且教科書裡面引用的資料都過時了!而更誇張的是,漢使西域圖的路線錯了……錯的方式和我中學錯的一模一樣,當時老師的講法是︰「不是考地理,中史沒有讀圖,別管它。」唯一的不同是圖標比以前複雜多了,以前只有實線虛線,現在連旗子都有三種顏色。那四格李膺的黨爭漫畫更是不知所云,因為造成漫畫內文就刪減了,如果沒有補充資料,連我這種讀過的人也不會知道事件來龍去脈。而到了漢朝最後那一頁,赫然出現了道德教化題目和香港李鄭屋漢墓的照片,旁邊置着一堆不知所云的文字描述和google地圖……
這些都是碩博士做的教科書。如果換了一位同等學歷的三星或蘋果職員來做一本教科書,結果會怎樣?

互動教材新路向?
前一陣子在ezone上看到一篇本地電子教科書製作公司的文章,他們認為在香港出版電子教材,最重要是互動。互動教材即是點進去,有音樂、有歌唱、有動畫、還可以讓學生直接在教材上做練習、畫畫。所以他們目前的製作方向僅限於幼兒教材,並且同意將來電子教材能推廣到中小學,潛力是龐大的。
別傻了。直接把考評局的past paper upload上去,付費下載。或者搜羅每間中學的通識IES優秀範例,放到itune,一本賣五十元。這才是商機。
香港的教育仍然極度依賴臨場考試,當中紙本書寫和老師批改佔了最重要的位置。莫說現今電子科技在手寫的優勢不及紙本,互動教材做出來以後誰人批改才是後續更大問題。而且造成了電子教材,意味道老師無法輕易改動。原本很簡單在word上面改改字眼就可以當新題目油印進考場,現在造成了flash ibook epub pdf 你叫老師怎麼改?「咳,各位同學請留意,flash裡面第十頁第三行的「重」字應該是「動」字。學生也不可以即時在電子考卷上標記。
唯一有可能的大概只有英文科和數學科,理工的電路圖或者也能依靠電子教材。可是許多學科的步伐根本跟不上,甚至連電子教材最大優勢︰隨時連繫、討論、發問,香港也用不上,因為香港學生絕對不會利用課餘時間上網討論功課,要麼把答案拿出來背,要麼share功課一起照抄。
你是不能要求一個新聞透視都懶得看的學生利用互動教材學習,除非做完一題,教材會自動記錄答案和進度並即時自動發佈至facebook。

小結
無意在此責難誰和說明教科書悲劇的原因,只想指出某種現況局限了教科書產業不同面向的發展。可笑的是,每年總會有團體調查家長對教科書加價的意見,卻從來沒有調查和比較精讀本、教科書、考古題等正式教材和輔助教材之間的銷售量差以及用家意見。
根據不成文規定,文章結尾總要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展望和未來發展路向。以個人的觀察,學校自編教材其實是可行的,現在許多學校都採取自製教材,好像增加了教師工作量,事實不然,大部份都由助理製作。當中的技術成份極低,用word剪剪貼貼再做個PPT就行,教科書那種「專業」的排版和美編根本無用,而且教科書出版寫的編撰,文字功夫也不見得好好,編輯技術興許還不如學術期刊的責編。教科書商和出版社應該趨向售賣習題和資料庫,儲備大量新聞影片和翻譯教材供學校定期付款購買,Wisenews的模式就差不多了。而且價格一定要低,不然學校又會去BT。
聯校資料庫和圖書館也應該早一點建立,最好和大學合作,現在中學圖書館的館藏連基本提高閱讀風氣都談不上,更枉論教育。恐怕中學圖書館主任一年看的書都不夠大陸一個大學生半年看的多,又怎麼能夠提升閱讀教育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