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書展後感

昨晚終於去了書展,第二回戴着職員證肆無忌憚地入場。儘管買書的數量是最多的,卻是最不開心的一次,心裏面,總覺得,不高興。以前買個五本就覺得很多了,這次是雙倍(去年只買了一本),可,老是覺得,要想的得不到,得到的又不必得到,心裏面,最是難過。


沒時間看書了
這兩年買的書其實不是特別多,在台灣那一陣子,一個月買三本是常有的事。我最近都兩個月才去一次書局,還不一定買,看一下回來再託學妹買。只有前一陣子失業,才終於把去年買的帖木兒之後讀完,而最近又開始補習英文和接台灣的編校工作來做,六天全日上班加不定時OT又佔去了讀書的時間,不知甚麼時候才好辦法讀好書。

書變成了資料
以前買書,因為喜歡那本書,因為想讀那本書,因為想經歷那本書。不知是不是讀了歷史的關係,最近買書都會考慮它的「參考價值」,例如裏面是不是豐富的圖片、特別的設計、精彩的研究……卻很少會想,這本書我喜歡不喜歡,只會想,我需不需要,將來需不需要……使得現在書很多買回來,翻一翻,大概了解它的內容背景就好了,留待將來查資料。

攤位變異
這也是檢討昨晚買了一大堆書之後,發現,大部份是小時候讀過難忘的。金庸的雪山飛狐,古龍的七武器其中一本。古龍的書今年放得很少,而且很亂,連楚留香都不齊全,我還想把楚留香剩下的兩集都帶走,卻沒有辦法,因為沒有。古龍和梁羽生的作品,都比往年少了很多。
另一個令人觸目的是各大圖書公司,都設了香港專題的圖書,雖然書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本,但也能反映香港本土意識的浮現。真正賣本地文化的圖書出版社「次文化堂」還是人來人往,第一天去的時候,他們有些書還沒放出來,昨晚去想買,卻又擠得不行插不進去。哎呀,我斷了五、六年的古德明文集呀,好想再看,巿面上的書局又沒有,難不成又要像中學那時買杜國威的劇本一樣,殺上出版社問?再說吧,沒時間看。

未來書區
我不知道為甚麼這兩年電子書的區域變成媒體報導的重要場合,可見書展多麼的缺乏新意。講到這麼厲害,去了那個用面孔辯識書目的機器前……全錯。它讀出了杜如風、王貽興之類的書籍,怎麼會這樣呢?
販賣Kindle的攤位也只是黃金某家店舖承辦,只此一家,而且那些服務員不像賣電子書,像是賣電話的,教你怎麼攻略、怎麼破解、功能如何如何。而且很挑人,第一天我要採訪,穿得很正式,還帶着單反,進去那些人搶着sale我。星期五晚換了便服,一副宅男把扮過去(其實也不宅,灰牛津襯衫深藍色仔褲配Nike波鞋),才走到Kindle前面,那個閒着的sale屎,居然走開了。然後一個胖子sale屎,拖着一個五十來歲的婦人,撞開我,熱情sale客。我拿起說明的簡介問多少錢(上面標價一千八百),他急口令般背出三台價錢,然後就不理我了。
唓,好叻咩,我上網訂。

明河社
今年終於在明河社買到了!由中學時就很想買,但…以前窮,又覺得明河社的書再過多少年都有得買,就沒差。今年買了舊版的鹿鼎記和雪山飛湖,我還想買射鵰和笑傲江湖的,但沒錢了,而且又很多很重,再說也放不下。唯有等明年。雖說一般書局都會有在賣,但貨,還是直接在明河的比較新。以前總是想着要把一整套金庸和古龍都搬回家。人大了就發現這個不可能,只好放棄。現在有電子書了,可以把電子檔下載,要擁有,也不是難事。再說吧!電子書,畢竟只是一堆字,目前還不是書。

小總
總之,書展一句話︰無甚驚喜,還是散貨場,沒有焦點、沒有目標,折扣又不多,始終是,散貨、散貨、再散貨。
話說係書展買左本方立天的《中國佛教文化》,只有前言,沒有結語。封面有小摺頁而封底沒有,奇奇怪怪,唔知咩事,好似本書未寫完就出咁……
今年書展買的書,數量最多,但失落感最重。我需要的校對用的字典(9折= =)、駱以軍的臉之書、張翠容的中東現場(8折)、2011香港電影(明明是新書但完全不見蹤影),也就是,我想要的基本上都沒有,大陸書,又比我回大陸去買,貴得多(是真的貴很多而且沒甚麼好貨)。可是若不是書展買,去到書局又會給你最殘最舊放得最耐個本……唉…都係博客來,叫學妹係tw寄返罷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