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錢唔認人

一向甚少談論政治社會,並非不關心,而是懶得搜證說明。許多事情大家其實心照不宣,但當你明確指出,其他人又會強烈反對。無他,說到痛處不願承認,因而引用一大堆「證據」把你「駁倒」,卻依如故我。沒有證據,不客觀論述,別人又說你陰謀論,非除之而後快。看,領滙就是最佳證明,當年長毛和鄭經翰力持反對聲音,遭全港巿民上下圍剿。今日輪到領滙遭全港巿民上下圍剿,又有誰站出來為昔日的反對者平反?
領滙的「尋你老味」行動(抱歉,我已忘了原來的名字),處理手法不善。老實講,巿民生氣表面理由是「領滙抬高租金物價趕走老舖」,實際理由是「領滙賺咁多,點解唔分d比我。」這領滙的策略和一般商家一樣,誰給我錢,我就撐誰。這其實是香港人最核心的價值,而香港人反對,也正因為「你賺到盡,咁我呢?」如果領滙在推行這一系列計劃的同時,做一些回饋巿民的動作,把一些小恩小惠包裝得漂亮一點,我保證巿民不會反對。比如,先做一個尋味行動,在小冊子內挑百分之零點五真正留下來的老舖介紹,跟巿民推薦去這些老舖買東西,然後把另外百份之九十九點五的舖面加速租出。巿民就不會反對。又或者,先在一段期間替這些老舖免費推銷,幾個月之後以「利潤上升」為理由加租逼遷,並保證新張期內巿民可獲得八折優惠。保管,反對聲音大減。何況這些反對的人,百分之九十是不會在老店和舊式公屋商場銷費的,生活受影響的大概只有龐一鳴而已。
說到底都只是錢而已,更直接的方法是,在宣傳單張上附增五十元現金卷,大家就會興高采烈地說領滙實在太好了!
「不是呀,你看政府派六千元,我們一邊收一邊罵,不正是代表香港人除了錢之外,還有更重視的東西嗎?比如言論自由。」香港即將通過一條禁止二次創作法例,網民群情洶湧,既在網上呼籲大家團結抵抗,又上街演講。大家如臨大敵,覺得此法通過之後,香港的「核心價值」和「創作自由」將會遭受嚴重打擊。我冷笑︰「沒關係呀,反正香港從來,是從來都沒有尊重過創作。」
無疑,香港在言論和創作之後上,較大部份亞洲地區優勝。可是香港人自身重來不尊重和珍惜這種自由。第一個理由是,香港人愛藉自由之名行惡事,例如拍藝人在家出浴照、虛構新聞內容等等,毫不珍惜,更不會考慮假若有一天因為這些行為而失去自由是該怎麼辦,大條道理用自論自由合理化這些行為,說到底也不過是因為這類型的新聞能迎合低質素港人口味,這樣做才有錢賺。另一個理由更容易證實,如果今天有誰告訴家人,他要搞音樂、搞創作、搞藝術,而家人贊成的,那麼香港就是一個重視創作的城巿。我絕對敢打包票,你聽到的只會是這類對白︰「創作能賺多少錢?」、「搞咩音樂呀,隔壁屋陳太個仔做地產賺左十幾萬,你去佢公司做好過啦。」、「好,但你每個月的家用不能減少。」或者會有千份之一例外,句子結構可能是這樣︰「好,我支持你,反正你老豆大把錢。」用錢來創作是原罪之一,無論你歌唱得多麼好,但是在香港自資出唱片,是永遠比不上那些白手興家在比賽一路打拼下來的歌手。
湯家驊之所以在「網絡23條」的言論上,犯了禁,正是他觸動了香港人這條經濟神經。用「經濟利益」衡量「言論自由」。湯受到網民圍剿,心有不甘,覺得自己的意見合理、合情,最緊要是合了香港的情,那些官員狗屁不通的解釋,也是如此。然而「崩口人忌崩口碗」,一個貪錢的社會最怕別人說他貪錢,好像中國大陸每個官員都貪,不貪不是官,可是你萬萬不能說他們是貪官。如果這條條例不通過,我今年立法會不會投白票。
通過的理由又是另一重較為深層的因素。錢仍是核心,但中間的邏輯關係比較複雜,姑宜簡列如下︰
振英討厭二次創作→公務員要向候任老細獻媚→立法會議員覺得如果不通過振英會更加打壓→振英打壓,公務員和議員都沒有好日子過→自己沒有好日子過VS巿民沒有好日子過→當然巿民沒有好日子過啦!
更簡單的說法︰「我領三萬元薪水,通過了我老闆高興之下,無壓領薪。不通過,我老闆不高興地發薪水給我,更可能減薪。反正我又不會惡搞,關我甚麼事?」在反對聲浪之下,泛民這兩天好像有點鬆口,報紙說他們「傾向反對」。言猶在耳,下午就看到這一條新聞了︰
你說,香港人對自由、平等、公義等普世價值,到底有多贊同、有多重視?香港這個地方的人,有多短視?
不,香港人是徹底地捍衛資本主義自由經濟,最好全世界對香港都不設關稅,香港可獲得所有國家豁免出入口條例。在以下的新聞當中,海關人員「感嘆」事件對女孩的成長造成多大的影響,我仿佛聽到她老媽大聲咒罵這些關員假慈悲︰「我呢個做老母既都唔知幾好,細細個就教佢搵錢,免得佢大個時乞食。你班杏加橙阻人發達無衣食。」
你說我通篇文章,全是歪理,太過偏激似陶傑?那好,你問一下自己,如果只有兩個選擇,你寧願當陳近南抑或韋小寶?別告訴我,免得我又有機會反駁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