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這部戲沒甚麼興趣,對九把刀,也沒甚麼興趣。該怎麼說呢,九把刀是寫青春類流行小說的,而我個人大概不太青春了,所以只看過他第一部作品《功夫》,那是一部不錯看的小說,看完極速送了不知哪位了。
《那些年》在香港上畫時,電影票普通是$70-$90港幣,一般香港電影票大約$55-$65。同時期我選擇看《奪命金》。對《那些年》本來沒有特別興趣,有一位詩人朋友北上買老番,在家裡看了,讚不絕口,叫我快看。這位詩人朋友的品味和我有一點距離,往往他讚賞的我不欣賞,我哭成淚人他說普通貨色。但詩人的觸覺非常敏銳,他說好看,而我為了有共通話題,也上網看了。
從傍晚六點看到十點半才把整套電影看完,中間停下了三次。第一次在眾人去海灘游泳,胖子阿和搭沈佳宜訕的時候,太露骨,停下去洗澡;第二次是聯考之後,沈佳宜哭了,我覺得她哭的挺漂亮(因為看不清眼淚),剛好宋隨寫到需要翻資料的時候,就停了;第三次在胖子阿和突然牽沈宜佳手的時候……接受不了,先上個廁所。
老實說,我對這類青春故事沒抱有任何期望,劇情也不能帶來任何驚喜,反正都是預料之內。一直看下去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青春愛情故事,就因為普通,所以能勾起大眾普遍的共鳴吧!
看完之後十五分鐘,我在facebook上留了這麼一段即時感言︰
這套節奏緩慢、鏡頭角度普通、背景音樂毫不起眼,甚至沒有陳漢典式喜點的校園故事,對白毫不出奇,無論怎麼看都是俗套的青春愛情故事。卻正因為俗套,公式化,能引大眾共鳴,反正大家都有一段差不多的過去,現在有俊男美女重新演繹,更能令心中的感動放大。
我帶着輕視的態度一邊播放一邊看《大債時代》,停頓三次,直到最後一幕,柯景騰狂吻新郎男,心裡抽了一下,原來,這套電影是這樣的……
我以為柯震東沒甚麼演技,他從高中一直到大學,都沒甚麼特別的表情,來來去去都是平淡的臉,甚至雨中與沈佳宜吵架,也看不出特別激憤、怨懟。地震時打電話給沈佳宜,也是一副不溫不火的表情。這也難怪沈佳宜迷惑,儘管男方不斷又不斷重覆着「我喜歡你」,女生從他的行為、表情,的確很難確定他的真心。這是十幾歲男孩的共同特徵,我說了喜歡你就是喜歡你,沒有別的意思,也不需要其他語言和詞彙表達對你的愛意和浮思。在九份的鐵軌上,兩人的對答就是最佳證明,沈極力希望聽見柯多形容對她的感覺,柯卻懵懵懂懂,重覆着單調的語言。一邊看我一邊笑︰「白痴喔,先編一大堆甜言蜜語把她騙到手再說呀。」
沈對柯的態度已經很明確,她並不是對自己沒自信,只是對柯的態度生疑。柯口口稱稱說喜歡,又不能說詳細,到底他喜歡她甚麼呢?他這個人吊兒郎當的,搞不好只是說說爽,又或者一如她和阿和分手的原因,覺得柯不夠愛她。這種不夠愛她的疑惑,說穿了只是不安,而女人是一種以不安來維繫觀音兵的族群。如果男人曖昧很久最後不與女方在一起,就是負心,相反女方會被認為是對感情失去信心,獲得大眾同情。
當然,電影裡的沈佳宜不似有這種機心,如果有,電影也不美了。她過去懷疑柯的感情,到劇終最後,柯飛撲向新郎,那狼吻,完全表露柯對沈深厚的感情,故作灑脫地告訴沈,他將幼稚下去。沈笑言,一定要喔。
這場戲,有一點治瘉性質,是柯、或者九把刀自我安慰故作灑脫的戲。他其實放不低,而沈的笑容告訴你,她早已放低了,你還留在那裡嗎?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原來這套電影要講的是這個呀……
廢話,當然是講這個囉,不然叫甚麼青春呢?青春就是如此的明亮、簡單、直接,雙方都不懂得處理感情,不曉得該如何溝通。在迷迷糊糊間自以為一兩句對白能代表一切,不知道當女方迷惑不安時,直接牽她的手就能解決暫時的問題;不知道男方盲目表現自我時,撒嬌關懷比責難更有威力。柯的旁白︰「那個年紀的女生總要比男生成熟。」其實,那個年紀,沒任何人成熟。你看阿和就是這麼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牽了再說,多老成的一個人,要說他沒談過戀愛,那麼他就是搭訕達人和一眾泡妞大法的忠實信徒。
如果一個人對他的青春還有留戀,這套戲,大概會從頭哭到尾吧……
當我看完這套戲之後,抬眼,眼前的書櫃最當前處排着一整列未讀的社科入門書,再往下一列,是一列之前上課用的歷史教科書,再往下,才是文學和小說。一列兩排、移開外面一排外國小說,看看裡面,只找到五本愛情小說。翻開讀書筆記,上一回看與愛情有關的主題,已經是去年夏天開着冷氣讀完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我的《花季.雨季》呢?《挪威的森林》呢?郭敬明那幾本雖不燦爛卻甚是婉約的散文短篇呢?
以前總是以為,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不會忘記,流過的淚不會斷流。驀然回首,那些刻在骨上的竟已磨掉,窩在心裡的竟已刨光,連那些流過的淚、一幕幕的畫面,映像即使清晰如初,回顧時亦已不帶悲傷,僅餘笑意。現在的我嘲笑着過去的我。
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擁有過青春,特別是看過無比燦爛的青春文學和日本動漫,自己平淡的歲月連青春的邊緣也談不上。一邊看《那些年》一邊感嘆︰「唉,我曾經也是這樣。」的人們,大概沒有如此殘酷地否定自己的過去,甘心借電影美化自己的青春吧!而九把刀所做的是也不過是這樣,用老套的劇情橋段,抓住了大家的共鳴和回響,打出過億票房的神話。
而我在述說這一切時,看見柯吻新郎時,不期然想。我曾經也如此深愛過某某吧!曾經,盲目地幼稚地不成熟地表達埋藏在心底又極欲吐露的深情。如今已經失去了這份付出感情的能力,否定過去的自己,無法徹底沉醉《那些年》的風光之中,亦無法寫出明媚的青春小說,到最後,也許只會變成異成人一般,被世界,遺棄。
延伸資訊︰
老實說,我對這類青春故事沒抱有任何期望,劇情也不能帶來任何驚喜,反正都是預料之內。一直看下去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青春愛情故事,就因為普通,所以能勾起大眾普遍的共鳴吧!
看完之後十五分鐘,我在facebook上留了這麼一段即時感言︰
如果是十年前,或者再早幾年,大一大二的時候,我大概會哭到瘋了吧。可是……我從6點一直看到10點半中間停了好多次才看完,該怎麼說呢?我以為過去的事情舊的心情永遠不會淡忘,可是當有人從旁提醒之時,才發現所謂的過去已經殘酷地被遺忘了。還有一絲留戀的人才會被那些年感動到吧……又或者換句說話,沒有否定青春的幼稚無知才會帶着遺憾去留戀,然後像一般言情小說一樣,幻想自己是俊男美女配,代入角色,重新感受那些或許從來沒有如此燦爛地上演的舊日畫面然後感嘆︰曾幾何時,我也如此。這跟小時候看機械人卡通,看着小朋友駕駛機械人拯救世界而產生的感受是一樣的。那是,我被這套電影感動到的一刻。
這套節奏緩慢、鏡頭角度普通、背景音樂毫不起眼,甚至沒有陳漢典式喜點的校園故事,對白毫不出奇,無論怎麼看都是俗套的青春愛情故事。卻正因為俗套,公式化,能引大眾共鳴,反正大家都有一段差不多的過去,現在有俊男美女重新演繹,更能令心中的感動放大。
我帶着輕視的態度一邊播放一邊看《大債時代》,停頓三次,直到最後一幕,柯景騰狂吻新郎男,心裡抽了一下,原來,這套電影是這樣的……
我以為柯震東沒甚麼演技,他從高中一直到大學,都沒甚麼特別的表情,來來去去都是平淡的臉,甚至雨中與沈佳宜吵架,也看不出特別激憤、怨懟。地震時打電話給沈佳宜,也是一副不溫不火的表情。這也難怪沈佳宜迷惑,儘管男方不斷又不斷重覆着「我喜歡你」,女生從他的行為、表情,的確很難確定他的真心。這是十幾歲男孩的共同特徵,我說了喜歡你就是喜歡你,沒有別的意思,也不需要其他語言和詞彙表達對你的愛意和浮思。在九份的鐵軌上,兩人的對答就是最佳證明,沈極力希望聽見柯多形容對她的感覺,柯卻懵懵懂懂,重覆着單調的語言。一邊看我一邊笑︰「白痴喔,先編一大堆甜言蜜語把她騙到手再說呀。」
沈對柯的態度已經很明確,她並不是對自己沒自信,只是對柯的態度生疑。柯口口稱稱說喜歡,又不能說詳細,到底他喜歡她甚麼呢?他這個人吊兒郎當的,搞不好只是說說爽,又或者一如她和阿和分手的原因,覺得柯不夠愛她。這種不夠愛她的疑惑,說穿了只是不安,而女人是一種以不安來維繫觀音兵的族群。如果男人曖昧很久最後不與女方在一起,就是負心,相反女方會被認為是對感情失去信心,獲得大眾同情。
當然,電影裡的沈佳宜不似有這種機心,如果有,電影也不美了。她過去懷疑柯的感情,到劇終最後,柯飛撲向新郎,那狼吻,完全表露柯對沈深厚的感情,故作灑脫地告訴沈,他將幼稚下去。沈笑言,一定要喔。
這場戲,有一點治瘉性質,是柯、或者九把刀自我安慰故作灑脫的戲。他其實放不低,而沈的笑容告訴你,她早已放低了,你還留在那裡嗎?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原來這套電影要講的是這個呀……
廢話,當然是講這個囉,不然叫甚麼青春呢?青春就是如此的明亮、簡單、直接,雙方都不懂得處理感情,不曉得該如何溝通。在迷迷糊糊間自以為一兩句對白能代表一切,不知道當女方迷惑不安時,直接牽她的手就能解決暫時的問題;不知道男方盲目表現自我時,撒嬌關懷比責難更有威力。柯的旁白︰「那個年紀的女生總要比男生成熟。」其實,那個年紀,沒任何人成熟。你看阿和就是這麼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牽了再說,多老成的一個人,要說他沒談過戀愛,那麼他就是搭訕達人和一眾泡妞大法的忠實信徒。
如果一個人對他的青春還有留戀,這套戲,大概會從頭哭到尾吧……
當我看完這套戲之後,抬眼,眼前的書櫃最當前處排着一整列未讀的社科入門書,再往下一列,是一列之前上課用的歷史教科書,再往下,才是文學和小說。一列兩排、移開外面一排外國小說,看看裡面,只找到五本愛情小說。翻開讀書筆記,上一回看與愛情有關的主題,已經是去年夏天開着冷氣讀完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我的《花季.雨季》呢?《挪威的森林》呢?郭敬明那幾本雖不燦爛卻甚是婉約的散文短篇呢?
以前總是以為,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不會忘記,流過的淚不會斷流。驀然回首,那些刻在骨上的竟已磨掉,窩在心裡的竟已刨光,連那些流過的淚、一幕幕的畫面,映像即使清晰如初,回顧時亦已不帶悲傷,僅餘笑意。現在的我嘲笑着過去的我。
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擁有過青春,特別是看過無比燦爛的青春文學和日本動漫,自己平淡的歲月連青春的邊緣也談不上。一邊看《那些年》一邊感嘆︰「唉,我曾經也是這樣。」的人們,大概沒有如此殘酷地否定自己的過去,甘心借電影美化自己的青春吧!而九把刀所做的是也不過是這樣,用老套的劇情橋段,抓住了大家的共鳴和回響,打出過億票房的神話。
而我在述說這一切時,看見柯吻新郎時,不期然想。我曾經也如此深愛過某某吧!曾經,盲目地幼稚地不成熟地表達埋藏在心底又極欲吐露的深情。如今已經失去了這份付出感情的能力,否定過去的自己,無法徹底沉醉《那些年》的風光之中,亦無法寫出明媚的青春小說,到最後,也許只會變成異成人一般,被世界,遺棄。
延伸資訊︰
同感!我是斷斷續續用了一天才勉強看完的。我是真的老了。
回覆刪除確實是老了!
刪除唉,又想起張愛玲那句話︰我們回不去了……
阿…我連看都沒看…9把刀我只喜歡殺手系列
回覆刪除然後看了你的評論,反而是有點想看了XD?!
呵,也不是甚麼評論啦,就觀後感
刪除還以為在台灣是另一套海角七號呢,原來不是每個人都看過。
PS 我記得有一位同學大一國文課就是報告殺手系列,好像是跟房客有關的吧。他的報告只有一句︰那個女主角很有氣質,就像女班代一樣有氣質。
結果那個女的第二年就轉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