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鏡

街角立著的大圓鏡,過年前被拆掉了!不到半年,街角已經發生了三宗車禍、十二次有紀錄單車意外,十七傷零死,摔壞了五台iphone。居民非常不滿,向屋苑法團投訴,屋苑法團接到六十宗電話投訴,三封中文及一封英文投訴信,全部電腦打字,新細明體。
法團聲稱街角雖在屋苑外圍,但與法團無關,無權管轄。地區議員得知,搶在法團轉介政府部門之前,四處張貼告示,聲明樂意代居民出面,向政府部門反映。告示遍佈電梯大堂、走廊石柱、公園滑梯……然而三日之後,每張告示上均被貼上另一張照片,拍攝時間是過年後議員掛在欄杆的宣傳橫額,笑容燦爛的議員頭像旁書有「成功爭取拆除街角反光圓鏡」的宣傳橫額。事件迅即在網上流傳並遭傳染揭發,議員無地自容,助手和他劃清界線,高調取代議員向政府爭取重新安裝圓鏡。

助手去信路政署,申明街角是區內主要通道,接連火車站、屋苑,行人、單車徑和馬路的轉角處,無論行人、單車、汽車,入彎前若無圓鏡輔助,難閃避來車來人。路政署職員回覆非常有禮︰「閣下之申請與本署無關,煩請閣下聯絡漁農自然護理署。」助手幾經查察,發現圓鏡原立於街角半月型花圃磚圍之上。助手又去信漁農署,漁農署回函與路政署相同︰「閣下之申請與本署無關,煩請閣下聯絡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幾經查察,發現花圃的磚圍計劃加裝健身設施,使用權已轉交康文署。助手改了申請信幾個關鍵字,轉投康文署,職員回函︰「閣下之申請非本署管轄範圍,煩請閣下聯絡機電工程署。」助力再次查詢,得知圓鏡拆除後,議員A去信申請在街角加裝路燈,加強照明,工程半年前開始計劃,卡在部門撥款,助理和議員早已忘記,事情不了了之。
助理第一次政治任務,閣外重視。他用議員辦事處名義,去信路政署,要求取消興建路燈,恢復街角圓鏡,減少意外。機電署官員幽他一默︰「當初你們投訴圓鏡反光,容易發生交通意外。現在以同樣理由要求復建,請提供相關數據及調查報告。」
助手無財無勢,學術背景不足,無法找到有關部門和機構進行調查,向議員求助,議員冷哼兩聲,指指電腦,並不搭話。電腦屏幕顯示一份三欄式空白表格,助手會意,列印數百頁,一連兩周在街角擺攤吶喊,呼籲街坊群眾連署。
兩周過去,名字簽了三頁,助手覺得數量不夠,自己多簽兩頁。屋苑共住了一千戶,連外傭約三千多人,收集五百多簽名,比區議會全區投票人數比例高出兩成。助手自信滿滿,提交連署及中學生的獨立專題報告,誰知道又過了兩個月,音信全無。 期間街角又發行兩宗汽車交通意外,四人輕傷。一位無牌熟食小販逃避食環署追捕,在轉角處撞傷一位放學的小朋友,小朋友書包慘遭咖哩魚蛋毒手,書本無一倖免。母親瘋狂向各政府部門投訴,通知傳媒採訪,寫信請明星探望兒子重傷不治的書包。
居民怨氣達至沸點,紛紛衝入議員辦事處質問助手安裝圓鏡進度。助手支吾以對,束手無策,唯有將責任全推缷給相關官員。居民不滿未減,議員突然出現,純熟地用幾句粗口煽動群眾情緒,發動遊行,帶領群眾遊行示威。群眾聲勢浩盪,口號不一,步伐凌亂,由屋苑穿過街角遊行至政府綜合大樓。
適逢星期日職員休假,郵政局大閘緊閉,眾怒無處渲洩。議員忽然變出一封請願信,沒有貼郵票,塞進平郵信箱,承諾跟進事件。
往後數月,仍然沒有回音,每次居民發難,助理和議員的連署和遊行輪番上演。演了幾回,居民倦了,助理和議員也倦了,街角的意外仍偶然發生。忽然有一天,街角立了一面大圓鏡,圓鏡頂部加裝如鴨舌帽前沿的黑膠板遮擋,免得圓鏡反射日光和燈光引致意外。機電署職員正要加建路燈,發現街角立了一面圓鏡,如臨大敵,不知哪個單位安裝,拆不是,不拆也不是,向各部門查詢,公文往來數月,毫無頭緒,最後報警處理。警方為了調查,封鎖街角,查止任何人,聯絡各單位進行科學監證,並向議員和助理徵詢。議員和助理忙於向有關單位申請開闢新道路取代街角成為新交通要津,草草回應,事件最後不了了之。
街角長時間封鎖,謠言四起,有人說花槽內藏有死屍,有人說鏡內鬧鬼。著名深夜電台節目主持人將之命名為社區百慕達,令街角又一次躍上網路媒體。然而這些俱是後話,在此不再冗敘。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