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從深圳到廣州非常痛苦。香港出發,在羅湖過關總要塞個多小時,如遇上農曆年人潮,5點抵羅湖關口,很可能九點才過得了關,中間還得忍受無止盡的汗臭、數萬人焦躁不安的情緒、孩子哭喊打鬧。人群中經常傳出某處吵鬧聲、打鬥偶然發生。90年代初,深圳到廣州只有火車,柴油火車只設軟硬座,座位雖劃了,然而總有惡人霸佔。車程動輒兩小時,窗外風景優美,山青蔥、牛健壯,而且火車上沒有香港禁食禁飲的無情條例,每次都能看著風景,買一些香港沒有的小食如「豬油糕」,車程雖長,卻也高興。
廣深高速開通後,好幾年改坐旅遊巴,價格便宜、班次頻密、車程只是火車一半……直至有一回,車子在高速公路上停擺,火車推出雙層設計,才改回坐火車。 如今回深圳,早幾年仍在大興土木、沙塵滾滾的羅湖邊境,如今已變成規模龐大、美侖美奐的交通中樞,過了關,地鐵、火車、公車、計程車,應有盡有。河蟹號十五分鐘一班,中途停四站,廣州東為終點。我登上舒適列車,車速快得看不清沿途風景,餐車大大縮少、貨品種類不如往昔,行李架空空如也,大家輕裝上路。我坐下來,瞌上眼,轉眼到廣州,轉地鐵到芳村,六不過半小時。
廣州人不喜歡芳村,因為芳村有一家精神病院,所以在廣州人心目中,那邊是禁區。過去我到過芳村的茶葉巿場,當時沒有公車直接由我住的地方抵達芳村,一河之隔而已,由荔灣坐計程車過去,四野荒涼,茶葉巿場的鐵皮平房微微拱起,穿梭其中,各地人居多。
廣州人歧視外地人,20年前如是,20年後也如是。他們稱外地人「湖南頭」、「北姑」、「Now zone」1。他們不喜歡鄉下人,所謂鄉下,包括現在很先進的花都、番禺。他們很多在鄉下出生,廣州長大,然而當鄉下的親戚出城做事、看醫生,投靠在城裡工作和居住的親戚,這些「城巿人」總愛說他們髒、沒禮貌等等等等。儘管他們每年新年清明都得回鄉,惡言仍舊不絕。過去他們討厭香港人,卻又不得不向香港工作的親戚索取藥物、電器等物資,現在他們看不起香港人,即使母語同樣是粵語,這次重訪,我講的粵語十句不到。
出發前,絲毫沒有計劃吃飯地點和種類。在我印象中,廣州是一個隨便走進一條小巷子都能吃到美味粵菜的地方,肚子餓了,抬頭一瞧,牆上寫著「麵,前行50米」,花五至十塊,店家先上一小碟青瓜,再來一碗熱騰騰的雲吞麵,沒有一次令我失望。沒想到三天行程,居然為吃苦惱,街上山東包子店、正宗桂林菜,一條路上至少有兩家,想找一家廣東小廚、街頭雲吞麵,沒有。陶陶居、荔灣酒家等茶樓變得富麗當皇,高門大戶,不敢與之親近。唯一指明要吃的銀記,已經不是路邊小攤,在炎熱裡慢慢享受白粥油條拉腸2。如今走進去,人頭湧湧,品質奇差,草草吃完,絕不回頭。這表示,廣州漸漸成為全國大都巿,自己的價值迅速消失。
光從川菜在街邊落戶,已可推知現在廣州城居住了大量四川人,他們不習慣粵菜,愛吃鄉味,需求大卻又吃不起貴價川菜,地舖自然讓位予桂林米粉。而廣州人的日常菜,漸漸在消失街頭,全都轉到館子裡,他們有錢了,不介意再走遠一點、花費多一點,然而本地文化正逐漸消失,被外來人口和食肆取代。外地人終究沒有融入廣州生活,在廣州仍可保持過去飲食習慣,甚至把城巿變成故鄉。外地人和本地人雖然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卻各自擁有不同生活空間,久而久之,這座城巿會變得分裂、對立……加上廣州人唯利是圖的可憎性格,早晚出事3。
城巿的格調和廣州人的性格並不匹配,遊走舊區,小巷處處,舊屋磚紅,帶著古樸和務實的氣息。寺廟小巧安詳,公園熱鬧秀麗,珠江綿長清幽,廣東人卻是三字經不離口,每句說話總帶著一兩個助語詞,地鐵門關了一半衝進去,在公車上叉起手肘頂撞他人,愛講事非特別愛傳播自己親的事非……我不願承認廣州人沒有優點,不過,恰巧幾天旅遊,讓座乘客的臉蛋都不是廣東樣子,聽見的廣東話都是喊出來的。在這麼一座風雅的城巿,養出了這麼一批人。跟香港很像,高樓林立、燈影處處,偏偏香港人背後非常粗鄙,沒半點文化和文明。
亞運影響,廣州充斥著「文明」標語,公車上、公園裡,連地鐵的瑩幕也是喜羊羊灰大狼的文明宣傳。看久了還以為卡通人物組織「文明黨」,努力宣傳爭取成為中國第一大在野黨。朋友wendy在廣州當公務員,提起亞運期間,巿政府禁止某些地區住戶和食肆生火,全區寒食三日。我覺得不可思議,怎麼可以這樣侵犯他人自由?而且不能煮食也太白痴了!這種政策教人無法接受。Wendy激動說︰「可是空氣比較清新呀!」抓破頭也無法同意她的觀點,正如我不懂為甚麼山長水遠回廣州,她要求吃M記一樣……十年前廣州開了M記,當時全廣州只有數間,她以為我在香港常吃,見面總愛帶我去,視之為新潮高尚的文化,我還能理解,但今時今日……Wendy喝一口百事可樂︰「今時唔同往日啦。」 遇上這些情況千萬別和廣州人爭辯,不要妄想能說服他們,少說為妙。
註1︰純粹音譯,找不到正確寫法。
註2︰對於腸粉,香港人和廣州人的概念不同。香港人認為凡是粉皮包裹著的都是腸粉,好幾層粉皮包裹著叉燒、牛肉,或者純粹是腸粉(朱腸粉)沾著各式醬料加魚蛋也喚腸粉。廣州沒有加醬的食法,腸粉泛指茶樓粉皮層數較多,預先蒸熟,厚厚的腸粉,街邊即叫即蒸,又薄又滑的叫拉腸,因為粉漿倒下去一下子從蒸櫃拉出來切好,故有其名。香港沒有拉腸。
註3︰很不巧,就在出發前兩年,增城爆發農民工和城管之間的衝突。不過我猜城管也不一定是廣州人,廣州人還沒有勇敢到動手打人的地步。
重訪羊城篇目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