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IM

MSN(Windows Live Message)最新改版,把原本的IM通訊,轉變成社交網站平台,希望用一套「體積」龐大的軟體反過來「主導」微妙錯過的社交網站(facebook)等。不過新版MSN並不好用,應該說沒有太大必要。目前主流的社交網站facebook,採取遊戲和資訊交流同步的方式運行,MSN2011只能造到「資訊」交流,無法玩MSN以外的遊戲,沒有實際用途。光是資訊交流,其他IM軟體早已在兩年前做到,還可以多帳號開啓,一套軟體支援非常多的IM帳號,甚至能雙開。可是這些大家最常用的功能,MSN2011都沒有,而且超長的安裝時間、不能移除等問題,許多「被逼」升級的用戶,無奈地因為一個軟體format(重灌)電腦……
我也裝了新版MSN,最初覺得還可以。但用久了發現問題嚴重︰


1) 假如我在其他電腦利用MSN帳號聊天,對方傳給我的Message,再用2011開啓,會以離線訊息的狀態再傳一次。這種情況特別出現在ebuddy等網路版本,hotmail內置的網路版沒有出現。但我比較常用ebuddy。現在因為這個原因,加上ebuddy愈大愈肥大,廣告太多,連eubddy一併放棄。
2) 不能選擇狀態是否同步。有些打在MSN狀態上的東西,例如電話號碼,我只想讓MSN上的朋友知道,它卻自動同步到其他社交網站之上。不過有些東西還是希望一次發佈,後來我發現與其直接打在MSN狀態上,不如用twitter或plunk,方便多了也美觀多了!最重要是我載入其他網站的速度比我登入MSN2011快上許多。
3) 已經有太多同類軟體。現在已經有太多社交網站的支援,比如firefox、chrome就已經可以透過addon一鍵性完成facebook、twitter等資訊發佈。它們已經累積一定使用者,沒有必要和沒有理由,大概不會隨便轉用其他軟體。

針對新MSN種種不滿,上網找了一些軟體,希望令MSN使用更順手一點,因而安裝了A-path,沒想到安裝之後反而無法開啓MSN,找不到任何原因,但移除不能的情況下,唯有尋找其他代替品。

Digby
這套軟體是近年難得的美麗版IM,設計者很有想法,剛推出就能支援ICQ、yahoo、AOL等帳戶。以前在notebook上,曾經試用一段時間。學校無線網路3KB的低網速之下,MSN完全連不上,digby仍然運作順暢,檔案傳送也挺方便,資源損耗不多。後來刪掉是因為無法忍受message box的醜惡設計,一塊一塊,我只想要純文字而已,不需要這麼多奇怪設計。通訊列的簡潔設計倒是很喜歡,清楚又不顯眼,這才是最重要的。

pidgin
公家電腦,比如公司、學校,我通常都使用pidgin的protable版本,一來許多公用電腦不允許安裝程式,二來可放在隨身碟上,隨便使用,三來工作時不需要太多複雜功能,能夠傳送文字,偷偷懶就可以。
剛進入這份工作時,很多同事問我拿MSN,叫我直接用live。可是我怕被老闆發現,又因為live佔用頗多記憶體,不太願意。最初我希望直接把facebook的對話框拉出來,在chrome上使用,這樣,老闆出現時可以一下子用老闆鍵隱藏,不用麻煩。後來又裝yonoo,可是不曉得為甚麼在chrome上無法順利使用,而我在公司裡又以chrome為主,只好放棄。
pidgin是一套很不錯的程式,能滿足簡單通訊需要,佔資源甚少,不顯眼地通話,又能同時登入很多帳號滿足我偷懶需要。可是pidgin不能顯示圖片,又常常亂碼,令我很困惱。因為我同時和中港台東南亞等朋友聊天,經常出現一些奇怪字型,例如注音、簡體、繁體等等。pidgin雖然可以設定不同字型,解決亂碼問題,可是常我簡體看不見,換了字型,就變成注音看不見。換成注音看得見,又變成繁體看不見、簡體會亂碼……頭痛不已。

pure msn + msn plus
MSN使用的無敵組合,因為亂碼實在太麻煩,所以在live上加裝了MSN plus,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而且有老闆鍵,可以迅速隱藏(老闆鍵實在太偉大了!)目前在公司使用順利。
後來想一想,msn plus的網站好像寫說支援2011版,回去之後加裝。沒想到加裝之後,MSN出現問題,登入順利,但登入之後按任何鍵都會當掉。試過很多次都不能修正……想用原本的安裝程式重裝,按下去等候半小時後……當機。一氣之下,用pidgin算了!浪費時間。

經過一輪搏鬥之後,我總算摸清了各種IM的特性。不過要找一個完美的IM還真的挺花時間。IM軟件愈出愈多,功能愈來愈複雜,但老實說,有時候不需要這麼複雜的東西。有些東西功能很值得開發,比如MSN直接在Message box顯示分享照片的功能,但這項功能卻大大地拖慢網速和佔用電腦資源,而且不能自動選擇,變成一個令人厭惡的功能。這些都是IM開發軟體裡值得留意的問題。
從IM可以發現,人類溝通交流大致分為三種︰文字、聲音、影像。其中影像慢慢成為主流,但傳送的容量最大。IM正努力結合三者,務求使3者合而為一,或許不久將來,可以發展出第四種,更直覺更具代表性的方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