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子與情人----舞台劇《阮玲玉》

寒假在大熊家,看完一套焦媛主演的舞台劇《阮玲玉》。大熊稱讚此劇VCD後期製作了得,把阮玲玉原劇和舞台劇剪接在一起,原本舞台劇一些暗燈過場,也強化成煙幕、淡出淡入等特效。我沒有現場看,無從比較,文藝腔十分的台詞反而更令我留意編劇,北京人民藝術學院院長錦雲,難怪台詞文鄒鄒,十分彆扭。
##CONTINUE##
雖然《阮玲玉》背景是民國時代,文鄒鄒在情理之中,然而使用廣東話演繹,份外格格不入。廣東話演民初劇格外困難,如果是黑幫仇殺等片子還好,像《傾城之戀》那樣的文藝劇,讀白上就會出現困難,十分考演員功夫。廣東話在中國方言之中十分吊詭,它有著強烈現代氣息,能夠結合大量外來語和廣東一帶本土方言,又能抑揚頓挫地讀唐詩宋詞,就是那一腔五四以來的浮詞艷句難以消化。因此大多民初劇,必先去掉過多修飾詞,京方言改成粵常用字,「他媽的」改為「屌」、「仆街」,上演時才能夠生動、傳神。可是《阮玲玉》劇本本身是北京人寫,既要保持憂傷和抑鬱原味兒,就沒那麼容易改得了。
我腦中不知何時開始有一個奇怪觀念札根︰「文藝腔等於悲劇,非文藝腔不足以表達那份痛與傷。」事實上《雷雨》一類的民初劇,移植到香港舞台都有一種「往昔」和「故舊」的彆扭感覺。如何擺脫文藝腔嬌揉造作的觀念和特徵,必須靠演員自身演技突破。
女主角焦媛明顯不成功。焦媛演舞台劇女主角,終令我有種「蜀中無大將」的感概。她演技不俗,可惜先天不足。舞台劇特殊條件,舞台劇演員讀白和姿體語言,往往比影視誇張,然而誇張之中又不能太過份,讀白和做手兩者仍講求自然流露。我懷疑焦媛本身有點黐脷筋,想必下過苦功鍛練,可惜缺憾仍在。如果她演電影或電視,缺點可以包容,但舞台劇對於對白有特別要求,「聲線」和「說話」佔演技比重超過影視,當觀眾看不清楚,舞台劇演員就有如播音員一樣,聲音是他們判斷和辨識劇情的唯一途徑。焦媛讀白最大缺憾在於,讀白不是演戲,而是朗誦。是不是她原本聲線微弱加上黐脷筋導致她演戲時,台詞不是跟從感情起伏演繹,而是朗誦比賽般,用技巧帶出,生硬和造作蓋過本身表情和姿體。這也是我不喜歡焦媛的原因。
相反男角演技卻令我驚喜。開場之時,男演員令我嚇一跳,都是熟悉臉孔,曾經是電視二三線演員,轉戰舞台劇,遊刃有餘。光碟有許多特寫鏡頭,遺憾的仍然是沒有感受到舞台原本的魅力。鏡頭和身體是不一樣的,鏡頭是「給予」,身體是「尋找」,劇場魅力在於劇團把整體營造但觀眾無法全覽,必須追蹤和感受視覺無法攝入的表演。所以我批評焦媛聲線破壞她整體表演,她的聲音破壞了整體。
回到男角,毫無疑問都是老戲骨,演來得心應手,全體以至鼻子哭紅的細部都非常到位。這本是一部講男性的戲劇嘛!戲份上也讓男角比較有發揮空間。是的,這部戲表現演阮玲玉,實際上主角是男人。
故事很簡單,一個戲子和三個男人,挑選阮玲玉只是剛好湊著,並非傳記、歌誦、批判或記錄。劇中導演蒲團痛心疾首︰「我們這一行,誰不是台下哭,台上笑?」(撰文時,適逢陳寶珠養母宮粉紅離世,更是感觸)。阮玲玉的故事,換了其他女性,或者換另一個演戲的,經歷大致相似,劇本對阮玲玉內心掙扎只有她自殺前回顧眾人才比較深刻,全劇她只作為一個脈絡,帶出一個戲子,一個堀起女人或者民初女人共同特徵和經歷。
民初是中國女性抬頭的時代,多少女性留名,多少演員、歌聲、作家,光華顯露了,地位提升了,愛情卻沒有提升多少。三個男人,第一個識於微時,未成名之前緒多幫助扶持,可是家道中落,不思振作,成為負累,慘遭離棄。第二個多次追捧,有名有利,高姿勢多給予,未必了解女主角,卻能製造女人渴求的虛幻。第三個,相知相依,互相了解、明白、體諒,知己友愛難分難明。
四達對她有恩,可是有著富家子弟常見惡習,好賭,不務正業,苛索無度。人與人的關係需要雙方成長,阮玲玉跳躍飛昇,即便張四達發奮漸進也無法匹配(儘管我覺得這種人支持女方最終目的是自己成為軟飯王)。看見四達不長進,阮玲玉厭棄多於痛心疾首之下,切斷僅餘的恩情,離開這個不長進的男人。四達呢?他對阮玲玉抱著何種情感?他哭紅了鼻子,告訴觀眾他是劇中感情最複雜的角色。
唐文山,典型的暴發戶。要講嗎?似乎不必。他好嗎?似乎未必。他和阮玲玉相襯嗎?似乎不襯。只是許多例子告訴我們,女人,特別看來事業明智的,往往在情愛上看不穿、想不透。
也多得穆先生,才造就了唐文山。一個女人身邊,總有一位男性知己,無論事業感情,兩人都擁有無人可比的默契,無論誰都覺得他們天生一對。可世事往往如此,兩相喜悅兩相了解,會覺得某些感情雙方明瞭,不必急於開口。慢慢那份默契和沉默變成障礙和關口,不需要挑戰不願意跨越,祈求自自然然渡過,反正心靈契合得認為彼止不會別離。此時卻發現另一邊更有挑戰性,那份不明確那份朦朧那份非必然的還有別人負面的評價,對女性而然都是新鮮的挑戰。
結果?結果別人眼中的最好,在長久時日裡懷念故舊,甚至隱隱有照顧阮玲玉家小的伏筆。阮玲玉在自白中穿梭世人,橫過塵世,瞬間閃耀後流星般墮落。感慨、婉惜,轉念一想,錦雲筆下的阮玲玉,也許這只是時代女性無獨有偶,不斷延綿重覆的故事。

延伸資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