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雲遇上一群廖化

無法不把《上五樓的快活》和年初李克勤的《Today Special》比較,兩者皆以「製作人合作」為賣點。李克勤的演繹和編曲上還有點新鮮感,《上五樓的快活》,火花未擦出,已經熄滅。
這麼講好像過份刻薄,事實是,經歷《不想放手》和《H3M》奇妙悅耳的歷程,我對eason的要求比以前愈來愈苛刻,希望他帶我領略更高渺深遠的音樂世界。然而這種東西可遇不可求,每位歌手有各自的念頭。
《上五樓的快活》不缺悅耳易唱的歌,可是這類型的「金曲」對eason而言,多一首不多,少一首也不覺可惜。 作為金曲歌王,當然期待再來一首絕世驚艷之作,與此同時Eason在上兩張專輯明確表示他不求一首歌帶領全碟銷路,反而追求整體突破,寧願花時間做好,也不希望草率推出一兩首歌重覆又重覆過去的路。
歌手的課題是突破,突破其中一個方法,稱為合作。

##CONTINUE##
合作已是老掉牙的方法,然而較一個人獨自努力更容易,一來可以吸收別人長處帶給聽眾新鮮感,二來可吸引對方的樂迷,增加銷量,三來可以打著自己和對方的名號招搖撞騙……過去香港音樂界曾出現與管弦樂團合作,打著名作曲、名作詞、名監製的更多,近年新興與「唱作人」合作,可說應驗了近五年的音樂潮流。
過去歌手講求的個人風格,講求融和。吸收曲詞編監,轉化成自我風格,唱得動人動聽,分工清楚,作詞的作詞、編曲的編曲,很少干涉其他部份。可是近年流行唱作人,標榜個人才華,往往曲詞編監一手包辦。唱作人旋律不一定易唱易記,詞未必能迎合大眾,唱功大部份比不上過去歌手,卻憑著強烈個人風格,在已經疲憊的華語學壇異軍突起。諸多如盧廣仲般的新人,聽眾喜歡他搞怪滑稽多過音樂表現,過去像這種人,早就被逼退居幕後了!好聽一點是聽眾更能容納不同聲音,難聽一點,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風。這樣不好嗎?不,也很好,這代表新時代來臨,可以變,就不會死。
Eason與緒多唱作人合作,若視之為個人突破,倒不如視他扶後輩一把。某過舊時代的觀念,假如一份詞或一份曲,經由名歌星唱紅了,那位幕後功臣很大機會躍上幕前。《上五樓的快活》某程度上代表這種價值觀,雖然合作的都已經在國語樂壇佔一席位,假如能夠借Eason金腔鞏固,就更好了。問題是以前的製作人可能只專注其中一方,或許尚未成名,大眾不知底蘊,較容易接受。Eason合作的對象,聲音早已熟知,幾年浸淫個人風格更加穩固,即使歌手不理會唱作人而表現自我,也無法好好地平衡對方風格同時表現自我。合作,講求衝突,衝突到頂才有可能產生和諧。《上五樓的快活》避免衝突,卻因此令整張專輯失色。
拿《Today Special》來作比較,雖然有人批評李克勤風格依舊,但全碟亮點依然不少,為甚麼?仔細把全碟的曲、詞、編分開聽,會發現每一件事獨立起來都是彆扭的,彆扭得,無法入耳。可是整體和合,居然有一種置身魔域或迷幻森林的黑暗誘惑,然後慢慢回到人間,簡述世間疾苦,最後才回到過去。當中沒有一方讓步,堅持,堅持,即使詭異,仍是堅持。衝突之中,居然負負得正,令聽眾感受到新天空。
然而《上五樓的快活》太過依賴Eason的聲音。Eason聲音很好,無論任何曲式都能應付,能夠把所有題材或創作人的風格變成自己的風格。這是好事,問題在於詞曲,特別是編曲者,因為他的風格而製作,把每個創作人自己的特色去掉,使Eason更Eason。試想一想,〈心的距離〉這種熱門流行大K歌,如果不配情歌歌詞,換上周博賢式的社會關懷,又會如何?〈我甲仔〉假如不採流行曲式,換歌仔戲或布袋戲風格,又如何?難說會比現在更好,但至少會多一些重聽的意慾吧!
對Eason這個名號的盲目依賴更見於台灣公司的宣傳手法,提供七天試聽期,不好聽可以退回。這種行銷手法十分冒險,買唱片的多是Eason忠實Fans,就算不好聽也不會退。要試聽,上網下載就可以啦!另一批可能買CD的,就是製作人的歌迷,他們會退嗎?或許他們覺得偶像被糟蹋,正在破口大罵呢!Eason自己想法又是如何?或許他覺得如今的地位,可以更瀟灑更隨便玩樂,自己喜歡,唱一下後輩的歌,給予他們支持,也算一件功德。然而我對這張專輯的失望,舊風格和新風格的合作滑鐵盧,卻更令我反思,今時今日,我們需要的是甚麼音樂?

  • 上五樓的快活官方部落格︰http://easonchan.pixnet.net/blo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