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收到文學營的資料,原本以為會像一般歷史營一樣,寄幾百頁論文要求先研讀。沒想到只寄來小冊子,印有導師介紹和課程。分到小說B組,原來講題和A組完全不一樣,而且完全沒有興趣,儘是台灣現代的作家,甚麼陳雪等等,聽過沒讀過。相反A組講武俠小說,講張愛玲,很想去聽,不知道能不能轉組,或自由旁聽喜歡的議題。另一個衝擊是,原來文學奬不是入營後按照導師要求創作,是入營時繳交。小說一萬字耶!我嚇了一跳,苦思兩天挖不出題材。現在腦海中只有生活化的題材,夠不上文學,只有一些道聽途說的逸聞,以及這一年多的武俠小說題材。換成兩三年前,大概一下子就可以交出來吧!反正都是傷春悲秋的東西。可是如今人大了,那些小小的悸動縱使能堆砌成悽美的文字,也只是過去的自己,總不能厚面皮到拿幾年前的東西交上去吧!結果我苦思兩天,昨日動手打了兩篇,傷春愁秋風格變成寫實風,那到底算不算文學?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今時今日只能夠以現在的面貌應付,要接受今日的我。能不能趕上,還是問題。文學營和創作奬是我來台灣的目標,目標近在咫尺之時,我的能力卻愈來愈遠離。果真讀中文系比較好嗎?現在的我到底能達到怎樣的程度?如果是三年前,拿無瑕年代出去,或許還有機會。
一直覺得幾年前自己的文章比現在厲害,最近除了生活上的事,沒能寫出其他東西,也愈來愈覺得,其實文學就是日常生活的轉化,高明與否,喜歡與否,見仁見智。讀歷史多了,就知道尚古的人比期望未來的人更多。因為過去的輝煌已經有實績,將來成果還是未知之數,因此人總前往後看,希望重現過去的輝煌,回到孩童時的無憂無慮。嚴格來說,這就是人生,如何把這種思緒轉化成文字,將是一生的課題。
過去的野心和衝動,已然失去,在沉靜如斯的歲月裡,我心如止水,去掉激情,文字裡還剩下甚麼,別人眼中,我又是甚麼?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