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維梅爾讀世界海洋史

修課關係,多讀海洋史相關著作,前一陣子介紹鄭教授近作《來自海洋的挑戰──明代海貿政策演變研究》,曾閒筆介紹。上月因網路訂書,金額不足,遂加訂近日誠品和網路讚口不絕,連史景遷來台亦表欣賞的《維梅爾的帽子》湊數。
More about 維梅爾的帽子
書 名︰維梅爾的帽子──從一幅畫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
作 者︰卜正民 (黃中憲譯)
出版社︰遠流
不明白何故幾位史學家認同此書,假若一般民眾,倒可理解。 上網搜尋幾篇相關文章,讀了,心想︰「為何大家一致認可?這本書,不過爾爾。」
##CONTINUE##
要跟史景遷比,卜正民還早了二十年。史景遷寫作手法精妙,其組織能力更是出神入化,最欣賞《太平天國》的引入方式。太平天國早被中共旗下馬克思主義學者做爛掉,電影劇無數,洪秀全詩集版本比李杜詩還要多,可是史景遷把太平天國講一講,無論之前讀多少書多少論文,都能令人恍然大悟。談太平天國,不外乎清廷積弱、廣西民困、天父天兄上身等等,史景遷卻從英人聚居廣州、流傳民間的玉曆講起,社會文化入手,一點也不著急,慢慢拉到洪秀全身上。這種綿密的敘事方式,並非維梅爾跳躍式敘事可比。再說,翻到每一章後面,史景遷一章註腳至少三、四十條,比卜正民全書加起來都要多。
歷史學自19世紀蘭克開始,特別重視科學,科學求真,因而註腳寫作變成不可或缺的一環。大體而言,註腳作用有三︰1)標明引用資料出處 2)標明觀點來源 3)補充正文。註腳是判斷一篇文章,以至著作真偽最直接最方便也是最重要的途徑。可是,卜正民全書,最弱的就是這一環,即使他說了那麼多,我還是不相信,懷疑全書都是他編出來的。
有這麼嚴重嗎?當然沒有,畢竟我不止讀他一本,還讀了五、六本相關著作,多多少少能知道那些狀況真,那些狀況值得懷疑。可是沒有註腳,存疑成份則高達80%,主要問題是他用的資料,在漢文裡不常見。
舉書中記載的兩件事為例。吉亞號脫難事件,船名船員均是西文,中國史料未必是吉亞,整件事唯一能知道能找到的中國人名,只有「潘潤民」。上網搜尋「潘潤民」,得知《貴州省志》有他的記載,翻過貴州省志(貴陽市︰貴州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1985),文錄與網路的一樣,完全沒有記載沉船相關事項。好吧!那找另一條澳門資料,最肥總督羅柏。查一查,澳譯施保羅。然後就拿著那麼丁點兒線索翻澳門簡史、澳門記略、東西洋考、熹宗實錄……都沒有找到關於施保羅的事跡,卜正民又沒有寫明資料來源,難道不值得懷疑嗎?而更誇張的是,全書沒有參考書目,一本也沒有。這算甚麼歷史著作?
當然,假若把它當小說看,不考慮真偽照單全收,參考和出處的問題大可不理。整體而言這部書講故事的方法雖然粗疏,對沒甚麼要求的讀者,讀讀還算可以。書中內容圍繞16至17世紀海洋貿易,肯定中國是當時貿易的終點。19世紀以來,歐洲中心論熾熱,受到歐洲中心論影響,無論東方或西方,均誤以為歐洲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世界中心,直到近20年這種觀念才開始受到質疑。荷蘭成為海上霸主,是17世紀葡萄牙衰落後的事情,《維梅爾的帽子》則從荷屬東印度公司開始,比較創新的寫作手法,莫過於從圖畫發現關鍵的鎖匙,再探討畫中物和世界貿易的關連。過去極少史學論著從這方面切入,藝術史當然另當別論。
《維梅爾的帽子》適合害怕閱讀很「史」的讀者,認為歷史是枯燥、無趣和苦悶,卻又希望吸收新知識,建立新世界觀的讀者閱讀。裡面沒有死記硬背的條文和制度,糾纏不清的權力鬥爭,而且完全沒有史學著作該有的分析和評論。卜正民一開始用自身旅遊經驗令讀者放下心防,掉入過去的世界之中。把它當作「大眾歷史」吧!既然文學也有嚴肅和大眾之分,歷史為甚麼不可以呢?要求不高,《維梅爾的帽子》的確可以開啓通往世界海洋史之路。如果沒辦法讀完這本書,那麼……歷史書還是少碰為妙。

延伸資訊︰
關鍵字︰
卜正民、VOC、17世紀、白銀、海洋、世界貿易

註︰豆瓣網友留言稱註腳是中譯時遭到刪去,原文版充足詳盡。帖子連結及原文參考書目請點此連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