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讀卷十年第一次真正接觸推理小說,還望各路同好指教。此篇純屬個人感想和入門知識探討,若是同我一般尚在入門階段,可以互相交流參詳,如屬老鳥敬請指正。
##CONTINUE##
最早接觸的推論題材讀物,非金田一少年事件簿莫屬。
當時還是小學生,畫風恐怖、驚慄,有點色的金田一一度成為禁書,自許私底下向中學的鄰居借閱。主角金田一一自稱是名偵探金田一一耕作的孫,平常是個不學無術、眼睛離不開美女的一般型廢男,然而兇案發生,立即變成IQ180的天才少年偵探。亦因為金田一,拼命吹噓自己IQ成為潮流,那時候網路並不流行,不然上網找個網站便能測試,全部讀完也是網路出現以後的事情。讀書時期我沒有零用錢,無辦法買漫畫,居住的地區沒有漫畫租借店,完全看過的故事只有魔術列車殺人事件。
金田一身邊人十分不幸,每個因為他或多或少都預到災難。而且殺人犯都有各自的理由和正義,為愛人復仇最常見,死者永遠罪有應得,無論迷題多困難金田一總可以破解,只是時間太長,受害者太多。
小時候只覺得刺激、厲害,無法猜透當中技倆和秘密,金田一的命運又是曲折離奇。如果回想,罪有應得的受害者是否必然?可能性有多高?
結局講述金田一收到神秘信件,暑假騎著單車失蹤。當時以為還有下集,一兩年,沒等到。前年網路上終於出現後續故事,但看了頭兩部,熱情不及當年,沒有再追看下去。
再次接觸推論小說之前,讀過一兩部倪匡的原振俠,劇情流暢結局出人意表,也帶來些許回憶。中學最後一個暑假,武俠和愛情讀太多,跑去借福爾摩斯。
福爾摩斯只讀了頭三冊,故事到底講了甚麼,現在已經忘記。反正犯案過程沒太多描寫,幾乎一下子跳到福爾摩斯解謎。故事重點反而是描述這個變態偵探的非常人行為,在我而言只是普通流行小說,看了就忘。
如果電視劇也能列入推理小說的紙本之內,木村拓哉的Hero也是我閱讀史上重要的一環。劇情強調詳細追查和為疑犯著想的心情努力不懈地追蹤,只不過通常都是靠運氣揭開迷底。
最近讀了兩本推理小說,使得興趣大增,好想多讀幾本。
《零的焦點》完全扭曲我對推理小說的觀念。原來推論小說不必出現名偵探,不必重大的殺人案件。最初引發只是小人物的普通故事,調查過程亦沒有任何驚嚇、出人意表的過程。突出角色之間微妙的心理變化,禎子敏感心靈、男性主動熱情。以往讀的推論小說,人與人的關係建立在相互懷疑的基礎上,但《零的焦點》卻建立在非常普通的網絡層,關心女兒的母親、大惑不解的新婚妻子……所有關係的確立和感情取捨均與社會和族群觀念十分密切。看了幾篇書評,一般把松本定位為社會派,我只有一半同意,總覺得除了「社會」以外,書中還帶出更多的另類的感覺,只是難以言明。
《疑犯X的獻身》看電影比看書較好。我一直覺得文本與影像比較有欠公平,兩者本質上和條件上並不一致,只要改編能抓住原著神粹和精華已經算是成功,有如一首歌填上廣東和普通話歌詞,兩者各有優點。小說著重調查和推理過程,感情反而單純和直接得過份,也許我用文學作品比較對它不公平。相反電影版由演員詮釋的感情更深沉、更內歛、更細膩。
也許我不是好的推理小說讀者,不會跟隨線索思考推敲,任由作者擺佈,時常忽略細節。只不過,推論小說的確是個好東西,我會繼續尋找更好的推理小說,直至讀到頂尖作品,令自己滿足為止。
延伸話題
##CONTINUE##
最早接觸的推論題材讀物,非金田一少年事件簿莫屬。
當時還是小學生,畫風恐怖、驚慄,有點色的金田一一度成為禁書,自許私底下向中學的鄰居借閱。主角金田一一自稱是名偵探金田一一耕作的孫,平常是個不學無術、眼睛離不開美女的一般型廢男,然而兇案發生,立即變成IQ180的天才少年偵探。亦因為金田一,拼命吹噓自己IQ成為潮流,那時候網路並不流行,不然上網找個網站便能測試,全部讀完也是網路出現以後的事情。讀書時期我沒有零用錢,無辦法買漫畫,居住的地區沒有漫畫租借店,完全看過的故事只有魔術列車殺人事件。
金田一身邊人十分不幸,每個因為他或多或少都預到災難。而且殺人犯都有各自的理由和正義,為愛人復仇最常見,死者永遠罪有應得,無論迷題多困難金田一總可以破解,只是時間太長,受害者太多。
小時候只覺得刺激、厲害,無法猜透當中技倆和秘密,金田一的命運又是曲折離奇。如果回想,罪有應得的受害者是否必然?可能性有多高?
結局講述金田一收到神秘信件,暑假騎著單車失蹤。當時以為還有下集,一兩年,沒等到。前年網路上終於出現後續故事,但看了頭兩部,熱情不及當年,沒有再追看下去。
再次接觸推論小說之前,讀過一兩部倪匡的原振俠,劇情流暢結局出人意表,也帶來些許回憶。中學最後一個暑假,武俠和愛情讀太多,跑去借福爾摩斯。
福爾摩斯只讀了頭三冊,故事到底講了甚麼,現在已經忘記。反正犯案過程沒太多描寫,幾乎一下子跳到福爾摩斯解謎。故事重點反而是描述這個變態偵探的非常人行為,在我而言只是普通流行小說,看了就忘。
如果電視劇也能列入推理小說的紙本之內,木村拓哉的Hero也是我閱讀史上重要的一環。劇情強調詳細追查和為疑犯著想的心情努力不懈地追蹤,只不過通常都是靠運氣揭開迷底。
最近讀了兩本推理小說,使得興趣大增,好想多讀幾本。
《零的焦點》完全扭曲我對推理小說的觀念。原來推論小說不必出現名偵探,不必重大的殺人案件。最初引發只是小人物的普通故事,調查過程亦沒有任何驚嚇、出人意表的過程。突出角色之間微妙的心理變化,禎子敏感心靈、男性主動熱情。以往讀的推論小說,人與人的關係建立在相互懷疑的基礎上,但《零的焦點》卻建立在非常普通的網絡層,關心女兒的母親、大惑不解的新婚妻子……所有關係的確立和感情取捨均與社會和族群觀念十分密切。看了幾篇書評,一般把松本定位為社會派,我只有一半同意,總覺得除了「社會」以外,書中還帶出更多的另類的感覺,只是難以言明。
《疑犯X的獻身》看電影比看書較好。我一直覺得文本與影像比較有欠公平,兩者本質上和條件上並不一致,只要改編能抓住原著神粹和精華已經算是成功,有如一首歌填上廣東和普通話歌詞,兩者各有優點。小說著重調查和推理過程,感情反而單純和直接得過份,也許我用文學作品比較對它不公平。相反電影版由演員詮釋的感情更深沉、更內歛、更細膩。
也許我不是好的推理小說讀者,不會跟隨線索思考推敲,任由作者擺佈,時常忽略細節。只不過,推論小說的確是個好東西,我會繼續尋找更好的推理小說,直至讀到頂尖作品,令自己滿足為止。
延伸話題
- 被命名為「愛」的動機──《疑犯X的獻身》影評
- 零的焦點電影重拍
- 柯南道爾電影劇──我覺得比小說好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