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遊】南豐紗廠



荃灣工業區的南豐紗廠,誕生於香港紡織業輝煌的五十年代,曾經是全港生產量最高的紡織廠。然而隨着生產線北移,紡織業式微,紗廠於2008年正式停止營運,改成貨倉。早幾年搭車從荃灣入元朗,總會看到紗廠冷清的大樓,與斜對面榆景新城的新穎氣派,格格不入。一條馬路分隔了中產和勞工階層。慶幸南豐紗廠母公司於2014年,啟動活化計劃,推動舊廠房重生。


踏入六廠紡織文化館,廣闊的中庭像聖堂一樣灑着潔白的光芒。建築物打通,自然採光,陽光直斜,天花的影子投在中庭水泥地面。一望到頂的空間感,打破了工廠擁擠的印象,畢直的建築線條,不像商場般迂迴扭曲,保留工業建築直接,不嘍囉的性格。紗廠的動線也是直來直往,長長的沒有隔間的走廊,落地玻璃看得清四周狀況,不搞神秘也不作高深。

南豐紗廠

二樓的「紡織村廣場」,利用布匹分隔矩形空間,展示紡織機實物,參加刺繡工作坊,自製咕。導師上了年紀,滿頭白髮,可能是缺乏年輕人才吧。他們手執紙樣,度尺,使用衣車的眼神,相當銳利,仿佛回到了人生最驕傲的時刻。參加者多是青年人,拿滑鼠多過拿針線,笨拙而專注地,跟隨導師作業。

紡織品體積龐大。紡織村的裝置藝術,展示了成衣、旗袍,背包、床上用品等,在在提醒人們,紡織物與生活息息相關。除了舊時紗廠工人的生計所在,更是生活必需品。藍染洞穴正正呈現出,紡織由生活必需品,過渡至藝術品階段。由普通染布,到染果實、樹枝……那是個性、色彩、風格,以至氣味的新穎呈現。




藝術家田口行弘設計的紡織龍成功結合了藝術、文化和社區參與。龍身繞室,龍頭俯衝落地,威勢凌人。龍頭繁複精巧,機械化的輪廓,雙目圓瞪,牙齒銳利。龍身長達35米,由多個方型的紡織物構成,每件構件均由不同單位製作,並掛上製作者名號。配以長長的竹柄,紡織龍真的可以舞動,六廠開幕禮上,吳江南師傅帶領一眾荃灣街坊舞火龍。拍成了紀錄片,在館內播放。

香港是個現實的城巿,一項產業的經濟價值下滑,人們就不會認真看待,繼承那個行業。該行業多年累積的技術、經驗,很快被拋棄、遺忘。若然能夠及時讓經濟生產,工藝化、藝術化,保存技術,讓職人們繼續精進技藝,傳承文化,便能夠為社區開創新的活力,打破階級的分野,扭轉昔日活化等於商業化的結局。



南豐紗廠
地址︰荃灣白田壩街45號
時間︰11:00am – 7:00pm
電話︰3979 2301


留言